万壑自西来,奔腾不可回。
中流成阨塞,杰阁起崔嵬。
思妇牢愁寄,劳臣棨戟开。
羚羊窥塔火,挂角到林隈。
万壑自西来,奔腾不可回。
中流成阨塞,杰阁起崔嵬。
思妇牢愁寄,劳臣棨戟开。
羚羊窥塔火,挂角到林隈。
这首诗描绘了羚羊峡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氛围。首句“万壑自西来,奔腾不可回”以动态的山壑形象,展现了峡谷的雄伟与力量感,仿佛千百条溪流从西方奔涌而来,无法逆转其势。接着,“中流成阨塞,杰阁起崔嵬”两句,通过“中流”和“杰阁”的对比,既描绘了峡谷的险峻,又突出了高耸的楼阁,营造出一种既压抑又壮观的景象。
“思妇牢愁寄,劳臣棨戟开”则将视角转向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变迁。思妇的愁绪寄托于这自然景观之中,劳苦功高的官员在此留下了足迹与故事,两句话交织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深沉。
最后,“羚羊窥塔火,挂角到林隈”以羚羊这一动物的视角,观察塔火,似乎在探索未知,或是寻找归途,而“挂角到林隈”则可能象征着某种隐秘或难以言说的秘密,或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羚羊峡独特的地理特征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黄山百千峰,兹何独称长?
大巧不炫奇,尊严故无两。
中天开帝廷,万灵此朝飨。
肃穆垂冕旒,森严排甲仗。
梯空一万重,拔地九千丈。
烟云升及腰,日月行在掌。
群山自言尊,对之失气象。
譬如见真人,群雄自头抢。
苍苍百里外,孤标已瞻仰。
即之如可亲,攀之莫能上。
石阙望峨峨,天桥瞩朗朗。
载肉无由升,徒然结遐想。
黄梅前后雨,苦兼旬、独自带愁听。
早池塘水满,鱼虾欲上,鸥鹭堪盟。
偏是画帘深掩,檐际泻泉声。
六月生秋意,翠袖凉轻。
记得西窗旧事,惯挑灯款语,共谱茶经。
奈年华如矢,清梦冷桃笙。
任氤氲、炉篆香细,暗撩人、几许别离情。
无聊赖、把金钱卜,甚日新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