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玉京秋·其一秋声》
《玉京秋·其一秋声》全文
清 / 俞樾   形式: 词  词牌: 玉京秋

良夜寂。无端送幽信,做成萧瑟。

不是哀弦,亦非脆管,凄凉无匹。

倾耳纱窗未已,短篱边、添个寒蟀。等闲觅。

此声何处,似南仍北。我本悲秋词客。

怎禁他、啾啾唧唧。冷梦催醒,微吟凄断,愁来无迹。

水咽云寒,只一夜、能使愁人头白。红闺夕。

休更琼楼吹笛。

(0)
鉴赏

这首《玉京秋》(其一)的《秋声》,由清代诗人俞樾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中特有的凄凉氛围。诗中通过“良夜寂”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夜晚景象。接着,诗人巧妙地运用“无端送幽信,做成萧瑟”,将无形的秋声具象化为一种能触动人心的萧瑟之感,引人入胜。

“不是哀弦,亦非脆管,凄凉无匹”三句,进一步强调了秋声的独特之处,它不同于传统的音乐形式,却能带来强烈的凄凉感受,仿佛直接穿透心灵。接下来,“倾耳纱窗未已,短篱边、添个寒蟀”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描绘了一幅秋夜寒虫鸣叫的画面,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画面感。

“等闲觅。此声何处,似南仍北”则表达了对秋声来源的探寻与困惑,这种声音似乎来自四面八方,难以捕捉其源头,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接下来,“我本悲秋词客。怎禁他、啾啾唧唧”两句,诗人自述其作为悲秋之人,面对这不绝于耳的秋声,内心不禁涌起无尽的愁绪。

“冷梦催醒,微吟凄断,愁来无迹”几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似乎在梦中被这秋声唤醒,低声吟唱,愁绪弥漫,却无从寻觅其踪迹,表现了愁绪的深沉与难以言表。最后,“水咽云寒,只一夜、能使愁人头白”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秋声对人的影响,仿佛一夜之间就能让愁人白发苍苍,极富感染力。

“红闺夕。休更琼楼吹笛”结尾,诗人劝慰读者,在这样的夜晚,不妨放下外界的喧嚣,享受这份宁静与孤独,或许能找到内心的平静。整首诗通过对秋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面对自然变化时的复杂情感体验。

作者介绍
俞樾

俞樾
朝代:清   字:荫甫   籍贯:浙江德清   生辰:1821-1907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猜你喜欢

偈颂四首·其一

释迦不说说,迦叶不闻闻。

天河风浪静,星斗位区分。

(0)

登杖锡

登寺寻盘道,那知是与非。

冻泉依细石,寒日淡斜晖。

村路飘黄落,山禽凌翠微。

数声牛上笛,老泪欲沾衣。

(0)

野步

野步随吾意,无劳问是非。

风莺移树啭,江燕引雏飞。

一径入寒竹,千峰驻晚晖。

幽怀在天末,何要更忘机。

(0)

钱清解舟有感

解缆浙江头,真成汗漫游。

山川元历历,云水自悠悠。

举翮笼中鸟,归心水上鸥。

夕阳谁共感,一雁度南楼。

(0)

秋日湖上憩水仙祠

万木已西风,千山景象通。

岸拖秋草绿,日抹半山红。

穴蚁苔痕静,诗人眼界空。

水仙来往处,脉脉兴何穷。

(0)

雨罢

雨罢春光润,云随落日移。

莺花愁不觉,世路老方知。

苔遍安禅石,根侵洗砚池。

晚来风月好,倚杖独题诗。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