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得清閒与物疏,扃门终日似山居。
案头新有归田赋,架上元留纬世书。
紫府未须穷秘简,丹山重见引名雏。
诏恩咫尺来相继,还许频为贺客无。
落得清閒与物疏,扃门终日似山居。
案头新有归田赋,架上元留纬世书。
紫府未须穷秘简,丹山重见引名雏。
诏恩咫尺来相继,还许频为贺客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首联“落得清閒与物疏,扃门终日似山居”点明了主人公选择远离尘嚣,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如同隐居山林一般宁静。颔联“案头新有归田赋,架上元留纬世书”则透露出他虽远离官场,却依然保持着对学问的追求,案头摆放着归隐田园的诗文,书架上保留着治国经世的典籍,显示出其内心的丰富与高远。
颈联“紫府未须穷秘简,丹山重见引名雏”进一步展现了主人公对知识的谦逊态度和对人才的重视。他并不执着于深奥难懂的秘籍,而是期待在丹山见到引荐英才的机会,表达了他渴望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志向。尾联“诏恩咫尺来相继,还许频为贺客无”则暗示了主人公虽然身处隐逸之中,但仍然受到朝廷的关怀和礼遇,能够频繁接待宾客,享受着隐居生活中的荣誉与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追求精神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既体现了个人的高洁情操,也蕴含了对社会进步的期待,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高斋复晴景,延眺属清秋。
风物动归思,烟林生远愁。
纷吾自穷海,薄宦此中州。
取路无高足,随波适下流。
岁华空冉冉,心曲且悠悠。
坐惜芳时歇,胡然久滞留。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