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裾三日绝尘埃,欲上篮舆首重回。
不是吾儒本经济,等闲争肯出山来。
襟裾三日绝尘埃,欲上篮舆首重回。
不是吾儒本经济,等闲争肯出山来。
这首诗《草堂·下山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从草堂下山时的内心感受与思考。
首句“襟裾三日绝尘埃”,以“襟裾”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长时间闭门读书、远离尘嚣的状态,暗示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着,“欲上篮舆首重回”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即将离开草堂、踏入外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宁静生活的留恋,也有对外界探索的好奇与期待。
后两句“不是吾儒本经济,等闲争肯出山来”,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作为儒家学者的身份与责任。他强调自己并非轻易会走出山林,投身世俗事务,而是出于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深思熟虑与责任感。这不仅是对自身行为的解释,也体现了儒家学者对于社会、国家的担当与奉献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变化与思想深度,更蕴含了儒家学者对于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和对知识、道德的追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
一径苍寒长绿筠,鸡声人语隔林闻。
与谁共住祇明月,所可论交惟此君。
世事乘除天已定,人生劳逸念中分。
卜邻倘许通来往,分我南山一片云。
种木待成材,聊为十年事。
日中趋百里,宁问万牛费。
植桧三尺强,已有凌云气。
生世能几何,拟作千岁计。
众人笑拍手,君子用其意。
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名以金石交,椿杨岂奴婢。
缅怀万仞颠,千丈蔚苍翠。
蟠根泉石底,用意霜雪外。
宁须大厦才,坐待斧斤至。
散为风雨声,密作牛马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