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焉不学,高朕罗三贤。
横前一片石,教外皆别传。
三虎谁最怒,未觉相后先。
渠伊囊中方,贵在后者鞭。
我家一佛堂,盎背知庙堧。
忆昨祠上丁,蕡烛初欲然。
诸生气清明,人如出雩泉。
洗爵俯象鼻,掩豆高豚肩。
朱弦张文王,繁声斥师延。
此时识方屦,綦满青苔钱。
李公独凤仪,众中得何坚。
惜无补天手,转之上细毡。
朝来食盘中,稚蕨初数拳。
苍苍本难测,何由赜真筌。
自我得此士,可以一当千。
如闻缝掖姿,欲重世所捐。
舂容吐握诗,法用春秋全。
酬赠无玉案,三复缁衣篇。
夫子焉不学,高朕罗三贤。
横前一片石,教外皆别传。
三虎谁最怒,未觉相后先。
渠伊囊中方,贵在后者鞭。
我家一佛堂,盎背知庙堧。
忆昨祠上丁,蕡烛初欲然。
诸生气清明,人如出雩泉。
洗爵俯象鼻,掩豆高豚肩。
朱弦张文王,繁声斥师延。
此时识方屦,綦满青苔钱。
李公独凤仪,众中得何坚。
惜无补天手,转之上细毡。
朝来食盘中,稚蕨初数拳。
苍苍本难测,何由赜真筌。
自我得此士,可以一当千。
如闻缝掖姿,欲重世所捐。
舂容吐握诗,法用春秋全。
酬赠无玉案,三复缁衣篇。
敖陶孙的这首《酬答李学长》是一首表达对学问之深沉敬意与对朋友才华赞赏的诗。诗人首先赞扬李学长博学多才,如同孔子般广罗三贤,且其教导独特,超越常规。接着,诗人以“三虎”为喻,暗示李学长的威严和智慧,即使在众人之中也能率先显现。
诗中提到佛堂盎背和祠庙的场景,回忆起过去共同参与的祭祀活动,气氛清明,人们仿佛从圣洁之地汲取智慧。诗人描绘了饮酒、祭祀的仪式,以及音乐演奏,以此烘托出学长的风雅和学问的庄重。李公的风采如同凤凰,与众不同,但遗憾的是未能施展补天之才,只能寓于诗文之中。
最后,诗人感叹李学长的才华犹如春笋般崭露头角,可以抵千军万马。他期待李公能继续发扬光大,写出如春秋般深邃的诗篇,而他们的酬唱赠答则无需华丽的宴席,仅凭反复吟咏对方的诗作即可。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学识与友谊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