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庚申初春得尘异去冬书》
《庚申初春得尘异去冬书》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一程书信隔年还,细读犹能慰老颜。

宝镜自传寒月夜,寂光常照老梅关。

重经古道疑来日,乍听新潮别故山。

想到板桥回望处,几多人倚石阑干。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收到远方友人隔年寄来的书信时的复杂心情与深刻感触。首句“一程书信隔年还”简洁有力地勾勒出时间的跨度与空间的距离,暗示了通信的不易与等待的漫长。接着,“细读犹能慰老颜”,通过“细读”和“慰老颜”两个动作,展现了诗人对书信内容的珍视与内心的温暖,即使年岁已高,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朋友的情谊,得到心灵的慰藉。

“宝镜自传寒月夜,寂光常照老梅关”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书信比作宝镜,在寒冷的月夜中照亮了诗人的心灵,如同寂光(佛教中的术语,指寂静光明)常照在老梅关上,象征着友谊的永恒与不变。这里不仅体现了书信对于诗人精神层面的重要性,也暗含了对友情持久性的赞美。

“重经古道疑来日,乍听新潮别故山”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诗人仿佛又回到了那条古老的道路上,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疑惑与期待;同时,耳边传来的新潮声,让他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熟悉的故乡山川。这两句通过时空的转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感慨。

最后,“想到板桥回望处,几多人倚石阑干”以景结情,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想象着自己站在板桥上回望,身边或许有几位友人或亲人倚靠在石栏杆上,共同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这一场景既是对友情的深情回顾,也是对未来相聚的渴望,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深深的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友情跨越时空的力量,以及人在面对离别与重逢时的复杂情感体验,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动人。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悯农诗示吏部尚书郭琏

农者国所重,八政之本源。

辛苦事耕作,忧劳亘晨昏。

丰年仅能给,歉岁安可论。

既无糠覈肥,安得岩絮温。

恭惟祖宗法,周悉今具存。

遐迩同一视,覆育如乾坤。

尝闻古循吏,卓有父母恩。

惟当慎所择,庶用安黎元。

(0)

玉楼春.宴河中瑞云亭

长原迤逦孤麋卧。野色微茫河界破。

草行绳屦绿云深,花触飞丸红雨妥。

高亭初试煎茶火。醉玉渐哗春满座。

行杯莫厌转筹频,佳节等閒飞鸟过。

(0)

步月

鸥鹭论交有旧盟,越山胜处著柴荆。

只思小阁焚香卧,偶作长堤蹋月行。

湖阔烟钟来缥缈,林疏渔火见分明。

店家已卖新篘酒,一醉今宵似可成。

(0)

春夜宿云际寺

境静闻钟声易响,庭高见月影难沈。

青山解隔尘中事,流水能清物外心。

(0)

戏为六绝句·其二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0)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已看云鬓散,更念木枯荣。

鞞鼓喧行选,旌旗拂座隅。

不睹河阳一县花,空见青山三两点。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