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娇荷,是向日芳姿,采香曾寓。隔墙漫觑。
怜宋玉无奈,心头长贮。
故拨弦索三条,倩冰丝传语。花暗处。
绢裹秦珠,投伊更无情绪。
闻道薄倖狂生,向鸳鸯社里,铜舆重娶。抛将雁柱。
将往事、竟做一池风絮。
别向念四桥头,觅吹箫佳侣。
真堪怅、锦瑟床边,玉人已去。
曲水娇荷,是向日芳姿,采香曾寓。隔墙漫觑。
怜宋玉无奈,心头长贮。
故拨弦索三条,倩冰丝传语。花暗处。
绢裹秦珠,投伊更无情绪。
闻道薄倖狂生,向鸳鸯社里,铜舆重娶。抛将雁柱。
将往事、竟做一池风絮。
别向念四桥头,觅吹箫佳侣。
真堪怅、锦瑟床边,玉人已去。
这首《双头莲》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描绘了荷花池畔的一段深情回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曲水娇荷”,开篇即以“娇荷”二字点出荷花的柔美与娇艳,仿佛在曲水之畔,荷花以其独特的姿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向日芳姿,采香曾寓”,进一步描绘了荷花在阳光下绽放的美丽,以及人们曾经在此采香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诗意。
“隔墙漫觑,怜宋玉无奈,心头长贮”,这里借用了宋玉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荷花的深深怜爱之情,即使隔着墙也无法完全欣赏其美,心中的情感只能默默收藏。“故拨弦索三条,倩冰丝传语”,诗人通过弹奏乐器,试图用音乐传达对荷花的思念之情,冰丝在这里象征着传递情感的媒介。
“花暗处。绢裹秦珠,投伊更无情绪”,在花影摇曳的暗处,诗人将秦珠(一种珍贵的宝石)包裹在绢布中,寄予荷花,但荷花似乎对此无动于衷,暗示了情感的单向性与无法回应的遗憾。
“闻道薄倖狂生,向鸳鸯社里,铜舆重娶”,这里借用了一个典故,描述了一位薄情的男子在鸳鸯社中再次娶妻,与荷花池上的情景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抛将雁柱。将往事、竟做一池风絮”,诗人将雁柱(琴弦)抛掷,将往日的记忆比作随风飘散的柳絮,形象地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落。
“别向念四桥头,觅吹箫佳侣”,诗人想象自己在四桥头寻找能够吹箫的伴侣,希望能与之共度美好时光,但最终发现这一切都只是空想。
“真堪怅、锦瑟床边,玉人已去”,最后,诗人感慨于美好的事物终将逝去,如同锦瑟旁的玉人,已经离开,留下的是无尽的惆怅与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感慨,充满了浓郁的古典韵味和深沉的情感色彩。
舞廉纤、不知是雪,还是沙明波素。
同云返映晶光凝,暝色遥笼烟树。双无据。
颤寒空、微霄极浦相回互。芦洲古渡。
有孤艇篷窗,挑镫酌酒,唱彻梁围句。
知此夕,一派瑶峰玉宇。朦胧半函银兔。
清晖的皪蛟冰瀁,疑是东方已曙。君莫觑。
君不见、迥波难挽流澌住。珠摧玉仆。
向帝女祠东,昭王潭北,直下长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