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携手曲》
《携手曲》全文
南北朝 / 沈约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舍辔下雕辂,更衣奉玉床。

斜簪映秋水,开镜比春妆。

所畏红颜促,君恩不可长。

鵁冠且容裔,岂吝桂枝亡。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携手曲》,出自南北朝时期诗人沈约之手。从诗的内容来看,沈约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不舍,以及内心深处的忧虑和无常感。

"舍辔下雕辂,更衣奉玉床",诗人首先描写了一场精致的打扮过程。"舍辔"指的是放下马鞭,意味着停下行进,开始准备。"下雕辂"则是指装饰华丽的车轮,而"更衣奉玉床"则是换上美好的衣物,摆放在精致的玉制床褥上。这两句通过动作和物品描绘出一个细心打扮的场景。

接着,“斜簪映秋水,开镜比春妆”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斜簪"指的是倾斜的发簪,而“映秋水”则是说这枚发簪在光线下反射出如同清澈秋水般的光泽;"开镜比春妆"则是在比喻精心的化妆过程,如同初春时节中人們打扮自己一般。这些细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细腻。

然而,随着“所畏红颜促,君恩不可长”一句,诗人的情感开始转向对生命易逝与恩情难以持久的忧虑。“所畏”是值得敬畏的意思,而“红颜促”则是指美好的容颜终究会随时间而逝去;"君恩不可长"则是说君主或上司的恩惠也是有限度的,不能持久。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法永恒的无奈。

最后,“鵁冠且容裔,岂吝桂枝亡”一句,则是在问自己是否会吝啬于用尽那些象征着尊贵和荣耀的桂枝。"鵁冠"是古代贵族所戴的帽子,而“且容裔”则是在询问自己还能保持这份高贵与美好多久;"岂吝桂枝亡"则是在质疑,难道会因为吝啬而让象征荣华富贵的桂枝消失吗?这一句诗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可能到来的衰败的担忧。

总体来说,这首《携手曲》通过对打扮过程的细腻描写,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不舍,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生命无常和恩情难以持久的忧虑。

作者介绍
沈约

沈约
朝代:南北朝   字:休文   籍贯: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   生辰:441~513年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
猜你喜欢

送周焕文从唐伯刚之吴兴

碧澜堂下即吴兴,十里芙蓉绕石城。

山简归时应倒载,条侯醉后尚谈兵。

蘋洲雨过秋闻雁,橘里春深晓候耕。

事简好将樵唱曲,水精宫里坐吹笙。

(0)

周履道征赋梧桐月

云卷清秋画角悲,梧桐满地月明时。

斜穿翠叶通银井,化作金波落砚池。

青女喜惊乌鹊梦,素娥偏惜凤皇枝。

故人有约来何暮,独立云阶影渐移。

(0)

十二月乐章·其十二十二月

北斗璿光射幽土,四气缘环若朝暮。

壑底惊蛇挽不留,官街力兽驮寒去。

(0)

梅城小景

沧江湛回流,荒城出花屿。

海色明远洲,岚光过新雨。

渔家孤笛秋,烟火疏林暮。

漠漠天际帆,苍苍鸟边树。

若人静者流,持竿得真趣。

取乐非取鱼,日斜忘归去。

(0)

古冢行

白杨风送棠梨雨,寒食原头哭伥鬼。

马医夏畦有子孙,岁岁犹能来作主。

孤坟三尺掩黄沙,多年白骨久无家。

妖狐穿穴狡兔伏,树死枝枯啼老鸦。

断碑仆地土花碧,当日争挥谀墓笔。

文字摧残读不成,牧儿占作摊钱石。

(0)

石帆别业

买断西邻水一湾,开门正对马鞍山。

半茅半瓦屋不漏,一咏一觞心自闲。

牧笛雨中春鸟散,钓丝风里暮潮还。

更无豚犬平生累,肯信桃源隔世间。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