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君赐题尧辅斋壁》
《和君赐题尧辅斋壁》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书林老仙头欲斑,近日卜居吴楚间。

麻姑世界尽赢得,羲皇兴味先追还。

川流切对夏无暑,山月出来门未关。

笑杀区区躁求者,不因贫病不曾閒。

(0)
翻译
书林中的老神仙头发已显斑白,最近选择在吴楚地区定居。
麻姑仙境的一切都已被他赢得,他对伏羲时代的兴趣也抢先追寻回来。
河流潺潺,夏日却感受不到炎热,山间的月亮升起时,门户还未关闭。
真可笑那些急躁追求名利的人,如果不是因为贫穷疾病,他们从不会懂得悠闲。
注释
书林:指代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老仙头欲斑:形容老者的白发。
卜居:选择居住地。
吴楚间: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麻姑世界:传说中的仙境,比喻理想或超然之地。
羲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伏羲。
兴味:兴趣爱好。
川流切对:形容流水声清凉宜人。
夏无暑:夏天没有暑热。
区区:形容人微不足道。
躁求者:急于追求名利的人。
贫病:贫穷和疾病。
不曾閒:从未有过闲暇。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居住在吴楚之间,他的生活态度仿佛麻姑一般,已经达到了一个精神世界的境界。羲皇,被认为是古代圣人,其兴趣和品味被提前体验,这里象征着对高洁境界的向往。诗中还写到夏日的川流清凉,山月初升,大门未关闭,给人以宁静与舒适之感。

“笑杀区区躁求者”,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急功近利、追求物质的人生态度的蔑视。最后,“不因贫病不曾閒”则展示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疾病时,仍旧保持着从容不迫的心态,从未有过闲散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高洁生活态度的追求,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念。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曳杖村西閒步见壁间二语甚佳而不知名字漫为易数字足成之

红白花开篱豆齐,野人茅屋乱云西。

庭前桑树老无叶,日午邻鸡飞上啼。

(0)

题祝山人树勋栖云轩四首·其二

木末飞轩面水流,终南遥挂万峰秋。

玄关白日重重闭,不放飞云去岭头。

(0)

再别惟寅十绝句·其五

十载青萍赋浪游,萧萧羸马塞门秋。

那堪茅店鸡声夜,落月梁间梦李侯。

(0)

再别惟寅十绝句·其四

千里行歌出蓟门,何年同住杏花村。

衰杨古驲卢沟道,歌到骊驹各断魂。

(0)

病目初起汪象先太学以玉簪十二馈我即取小军持承露分贮几上觉茅斋秋色种种撩人报以口号二·其二

荏苒秋光遍六街,玉妃联袂到空斋。

军持满插文园露,何似华堂十二钗。

(0)

过吴门不及入访喻邦相寄怀四绝·其四

玉尺银条照座明,鲈鱼乍夜到江城。

秋风斜日长亭畔,更向何方作步兵。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