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之本际,寂然无起灭。
弱丧迷其根,自与真源别。
妄作善恶缘,祸福报无绝。
欲得苦海倾,当使爱河竭。
守一固专柔,持此无疵缺。
正智通群有,妙慧摧诸结。
万行混同归,三乘泯殊辙。
真静离尘垢,清凉无恼热。
众生之本际,寂然无起灭。
弱丧迷其根,自与真源别。
妄作善恶缘,祸福报无绝。
欲得苦海倾,当使爱河竭。
守一固专柔,持此无疵缺。
正智通群有,妙慧摧诸结。
万行混同归,三乘泯殊辙。
真静离尘垢,清凉无恼热。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探讨了人生的本质与追求。开篇“众生之本际,寂然无起灭”描绘了生命的原始状态,仿佛一切生命都源自于一个永恒不变的源头,不生不灭,充满了神秘与宁静。接着,“弱丧迷其根,自与真源别”则指出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迷失自我,偏离了生命的本源,陷入迷惑与混乱之中。
“妄作善恶缘,祸福报无绝”揭示了人们行为的因果律,善恶的行动必然带来相应的后果,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永不停歇。诗人以此警示世人,应当警惕自己的言行,避免陷入无尽的善恶轮回中。
“欲得苦海倾,当使爱河竭”表达了摆脱苦难、寻求解脱的愿望,只有消除对世间万物的贪爱,才能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解脱。这与佛教中的“断爱”思想相呼应,强调了去除欲望和执念的重要性。
“守一固专柔,持此无疵缺”鼓励人们坚守内心的纯净与柔和,保持一颗平和的心,这样才能避免瑕疵与过失,走向更加纯粹的人生境界。
“正智通群有,妙慧摧诸结”强调智慧的力量,通过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可以穿透世间的种种束缚与纠结,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万行混同归,三乘泯殊辙”意味着各种修行方法最终都能汇聚于同一目标,即解脱与觉悟,不论是哪一条路径,最终都会导向相同的终点。
“真静离尘垢,清凉无恼热”则是对内心清净、远离烦恼的向往,只有达到心灵的平静与清凉,才能真正摆脱世间的纷扰与痛苦。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邃的哲学思考,引导读者探索生命的本质,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洞察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