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明月逐人来.惠山山麓谒睢阳祠》
《明月逐人来.惠山山麓谒睢阳祠》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明月逐人来

坏廊径仄,哀湍响激。松杉外、层层夜色。

悲歌南八,箭著浮图甓。铁像贺兰苔涩。

斟得一杯,黛沈几瓯茗汁。依稀见、云旗下食。

恰逢泓底,龙啸潭风急。又认戍楼闻笛。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而深沉的画面,通过“坏廊径仄,哀湍响激”开篇,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带悲凉的氛围。接着,“松杉外、层层夜色”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深邃,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悲歌南八,箭著浮图甓。铁像贺兰苔涩”几句,以“南八”这一历史人物的悲歌,以及铁像上长满苔藓的景象,暗示了历史的沧桑与时间的无情。这里的“箭著浮图甓”可能是指箭矢射在寺庙的砖石上,象征着战争的痕迹和历史的沉重。

“斟得一杯,黛沈几瓯茗汁”则转为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一杯茶水,几片茶叶,看似平凡,却蕴含着生活的温暖与宁静。这里的“黛沈”可能是指茶水的颜色深沉,也可能是对茶香的形容,给人一种深邃而悠远的感受。

“依稀见、云旗下食。恰逢泓底,龙啸潭风急”描绘了云雾缭绕中的进食场景,以及潭底传来的龙啸声,既神秘又充满想象。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整个场景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

最后,“又认戍楼闻笛”一句,将思绪拉回现实,戍楼上的笛声,可能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可能是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历史、自然、生活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八月七日同澹人平山堂访桂·其三

香气空中来,欲著游人衣。

入门树下坐,树老花半稀。

淮南古名胜,小山今是非。

此桂占此境,知复谁所遗。

婆娑莫叹息,外瘠中愈肥。

不见欧公柳,长对吴岫微。

(0)

感怀

回首家何在,孤舟客可怜。

梦魂惊子夜,须发感丁年。

锥卓应无地,萍浮只信天。

所嗟亲已老,生计尚茫然。

(0)

题汉瓦头

赤帝西走入咸阳,威加海内诸侯王。

丐丐数岁苦未定,萧何制作开天阊。

前殿武库连云起,东阙北阙遥相望。

胡桃油湿鸳鸯瓦,郁金香薰玳瑁梁。

瓦文曰汉并天下,不存戒慎徒矜张。

帝赫斯怒嗔过度,大臣奏对词牵彊。

天子重威示壮丽,土阶在昔闻陶唐。

亡令后世复加此,子孙藉口称高皇。

遂使济南公玉带,编蒲割黍图明堂。

君不见秦并六国营阿房,二世亲降枳道旁。

可怜丞相收图籍,但效昆吾作未央。

(0)

夜过峰山四闸

路出峰山麓,苍茫夜色昏。

微云常碍月,疏树不成村。

马迹穿林杪,河声迸闸门。

文襄遗爱远,舆诵至今存。

(0)

广武

天险扼重山,时清耕凿间。

腥风虎饮涧,寒月雁横关。

画角穿云出,惊沙点鬓斑。

明朝驰绝漠,谁遣大黄弯。

(0)

同杨明府拟作登端州东门浮屠诗

南出福字堂,东赴丰乐堤。

马首立突兀,阴到龟峰西。

初若入地窟,将次盘天梯。

仰高眼酸黑,忍冻南雾迷。

蜗螺渐逼窄,顶踵相攀跻。

浩然诸天宽,始见千峰低。

牂牁五千里,蠕蠕悬白霓。

苍梧一点烟,昆仑但丸泥。

西风中原外,秋色来萋萋。

寒峡束百粤,其下巢蛟鲵。

何年倚天剑,一划分沟蹊。

遂令万古流,忿怒争排挤。

大地莽牢落,半空留笑啼。

迢遥后人心,境在感亦齐。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