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丝窣地裹晴绵,三月春空灞岸烟。
四下叶蕃如吐雪,一随风起欲漫天。
池心直作浮萍化,墄胔多将缺藓填。
恨落夕阳亭树晚,趁蜂趁蝶扑鞦韆。
翠丝窣地裹晴绵,三月春空灞岸烟。
四下叶蕃如吐雪,一随风起欲漫天。
池心直作浮萍化,墄胔多将缺藓填。
恨落夕阳亭树晚,趁蜂趁蝶扑鞦韆。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柳絮飘飞的景象。首句"翠丝窣地裹晴绵"以翠绿的柳丝比喻柳絮轻柔如绵,落地铺满大地。"三月春空灞岸烟"点明了时间是早春三月,灞水两岸弥漫着淡淡的春烟,增添了朦胧的诗意。
"四下叶蕃如吐雪"进一步描绘柳絮纷飞如同白雪般洒落,满眼皆是洁白。"一随风起欲漫天"则展现了柳絮随风飘扬,仿佛要布满整个天空的壮观画面。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比喻,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池心直作浮萍化"写柳絮落在水面,仿佛化为浮萍,静谧而梦幻。"墄胔多将缺藓填"则暗示柳絮堆积,填补了苔藓间的空隙,形成了一幅细致入微的画面。
最后两句"恨落夕阳亭树晚,趁蜂趁蝶扑鞦韆"表达了诗人对柳絮飘落夕阳西下的遗憾,同时也借柳絮追逐蜜蜂蝴蝶、嬉戏于秋千的形象,传递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总的来说,董嗣杲的《柳花》通过对柳絮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以及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