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柳堂空,寺余夕照,益都胜迹难掩。
提倡诗骚,主持风雅,滂喜抱冰领管。
招邀古寺,交舞处槐龙翠满。
楼好翰山,簃偏近水,群仙萧散。于今蔓草颓垣晚。
那复见旧时池馆。
更马郑应刘,苏辛欧赵,同付云烟。
眼望前尘尘已渺。莫论头长簿短。
病榻维摩伴伊谁,炉香茗碗。
万柳堂空,寺余夕照,益都胜迹难掩。
提倡诗骚,主持风雅,滂喜抱冰领管。
招邀古寺,交舞处槐龙翠满。
楼好翰山,簃偏近水,群仙萧散。于今蔓草颓垣晚。
那复见旧时池馆。
更马郑应刘,苏辛欧赵,同付云烟。
眼望前尘尘已渺。莫论头长簿短。
病榻维摩伴伊谁,炉香茗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而怀旧的画面,以万柳堂为空寂的寺庙为背景,夕阳余晖映照着益都的名胜古迹,显得格外凄美。诗人赞美了张文襄倡导诗歌和风雅,如同古代才子般才华横溢,主持龙树院时的盛况仿佛重现眼前。院中古槐环绕,交舞之地充满生机,楼阁依山傍水,宛如仙境。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的池馆已成荒芜,只剩下衰草颓垣,令人感叹物是人非。诗人提及马郑应刘等历史人物,暗示他们与今日的云烟一同消逝。眼前的景象让诗人感慨万分,过去的辉煌不再,人事如梦,前尘往事已远去。他独自在病榻上,只有维摩菩萨相伴,炉香茗碗,显得孤独而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变迁,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当下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情怀和淡泊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