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山蕴灵异,走望良有归。
丘祷虽已久,氓心难重违。
迟明申藻荐,先夕旅岩扉。
独宿云峰下,萧条人吏稀。
我来不外适,幽抱自中微。
静入风泉奏,凉生松栝围。
穷年滞远想,寸晷阅清晖。
虚美怅无属,素情缄所依。
诡随嫌弱操,羁束谢贞肥。
义济亦吾道,诚存为物祈。
灵心倏已应,甘液幸而飞。
闭阁且无责,随车安敢希。
多惭德不感,知复是耶非。
兹山蕴灵异,走望良有归。
丘祷虽已久,氓心难重违。
迟明申藻荐,先夕旅岩扉。
独宿云峰下,萧条人吏稀。
我来不外适,幽抱自中微。
静入风泉奏,凉生松栝围。
穷年滞远想,寸晷阅清晖。
虚美怅无属,素情缄所依。
诡随嫌弱操,羁束谢贞肥。
义济亦吾道,诚存为物祈。
灵心倏已应,甘液幸而飞。
闭阁且无责,随车安敢希。
多惭德不感,知复是耶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九龄在洪州西山上为求雨而祈祷时的心境与景象。全诗语言清丽,意境幽深,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的辩证统一。
"兹山蕴灵异,走望良有归。丘祷虽已久,氓心难重违。" 这几句表明了诗人对于西山的神秘之处怀有特殊的情感,这里的“灵异”指的是山中超自然的气氛,而“走望良有归”则透露出诗人内心对这片土地的依恋和归属。
"迟明申藻荐,先夕旅岩扉。独宿云峰下,萧条人吏稀。" 这里写出了诗人的夜宿经历,通过“迟明”、“申藻荐”等词语,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深山中祈雨的迫切心情,而“独宿云峰下”则显得分外孤寂。
"我来不外适,幽抱自中微。静入风泉奏,凉生松栝围。" 这几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幽抱自中微”表达了一种深藏不露的内心世界,而“静入风泉奏”、“凉生松栝围”则是对周遭环境之美的细腻描写。
"穷年滞远想,寸晷阅清晖。虚美怅无属,素情缄所依。"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内心深处对于某种美好或理想的追寻和眷恋。
"诡随嫌弱操,羁束谢贞肥。义济亦吾道,诚存为物祈。" 这几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正义和救济世人的信念,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祈求。
"灵心倏已应,甘液幸而飞。闭阁且无责,随车安敢希。多惭德不感,知复是耶非。" 最后几句则写出了雨水最终降临的情景,以及诗人内心的喜悦与自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祈雨这一传统文化活动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