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生磐石上,根株那得长。
客行久不归,那得识故乡。
草生磐石上,根株那得长。
客行久不归,那得识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与人世间的对比与离愁别绪。首句“草生磐石上”,以草的坚韧生长于磐石之上,象征生命力的顽强和自然界的无畏挑战。接着,“根株那得长”一句,似乎在感叹即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植物依然能够生长,而人的命运却难以自主,隐含着对生命韧性的赞美以及对命运不可控的感慨。
“客行久不归”则直接点出了诗中人物的情感状态——长时间在外漂泊,未能返回故乡。这不仅是一份对家的思念,更蕴含着对时间和空间距离的无奈与哀愁。最后一句“那得识故乡”,表达了即使心中渴望,但现实中的种种原因使得回归故乡成为不可能,这种无法实现的愿望,加深了离愁的沉重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的交织,展现了生命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流露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客行长沙道,山川郁稠缪。
西探指岳麓,凌晨渡湘流。
逾冈复陟巘,吊古还寻幽。
林壑有馀采,昔贤此藏修。
我来实仰止,匪伊事盘游。
衡云閒晓望,洞野浮春洲。
怀我二三友,《伐木》增离忧。
何当此来聚,道谊日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