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篇俊逸间清新,老阅群才始见真。
秀却采莲溪畔态,豪吞指壁柱边瞋。
肺肠旧信能缠锦,文字今知解斗春。
笔力肯低容我和,诗成无惜寄来频。
篇篇俊逸间清新,老阅群才始见真。
秀却采莲溪畔态,豪吞指壁柱边瞋。
肺肠旧信能缠锦,文字今知解斗春。
笔力肯低容我和,诗成无惜寄来频。
此诗《又和前韵二首(其二)》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其文风俊逸清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首联“篇篇俊逸间清新,老阅群才始见真”,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诗歌作品的评价标准——俊逸与清新。在众多诗人的作品中,只有那些真正具有独特风格和深厚内涵的作品才能脱颖而出,展现出其真正的价值。这里“老阅群才”不仅体现了诗人丰富的阅读经验,也暗示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深入理解与洞察力。
颔联“秀却采莲溪畔态,豪吞指壁柱边瞋”,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诗歌比作采莲于溪畔的秀美姿态,以及豪情壮志吞吐于墙壁柱边的愤怒情绪。这两句描绘了诗歌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形式,既展现了其细腻婉约的一面,又揭示了其激昂豪迈的一面,形象地展示了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颈联“肺肠旧信能缠锦,文字今知解斗春”,进一步探讨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与表达能力。这里的“肺肠”象征着诗人的情感世界,“缠锦”则形容情感的细腻与复杂。同时,诗句也表达了对文字能够生动描绘春天景象、激发情感共鸣的赞赏,强调了诗歌作为艺术媒介的独特魅力。
尾联“笔力肯低容我和,诗成无惜寄来频”,表达了诗人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创作,并期待得到更多反馈的愿望。这不仅是对友情的渴望,也是对诗歌交流与切磋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综上所述,《又和前韵二首(其二)》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深厚情感,同时也传达了对诗歌交流与共享的热切期待。
七孔虽外交,谁令滑其里。
一朝一凿之,七日浑沌死。
大隗山上牧马儿,轩辕黄帝称天师。
牧儿冯马马则扰,伯乐冶马马生巧。
噫吁嘻,海若太仓之米,庄生濠上之鱼,纪渻木鸡之无敢应,野老鸥鸟之忘其机。
葛天无怀差可意,卢敖汗漫长相思。
不周崩堕只下土,破天一角谁与补。
石头五色烂如花,女娲十笋高能许。
君不见朱提著铜银堕赝,心银之雁知何限。
蜘蛛借雨诈骊罝,络纬将声浑纺车,巧则巧矣真则差。
郑君号完淳,陈君请我说。
我谓淳之完,辟彼云中月。
自云自月自扫除,高团依旧金蟾蝫。
有渔者歌曰:「渔不以目惟以心,心不在鱼渔更深。
北溟之鲸殊小小,一举六鳌未足歆。
」敢问何如其为渔耶?
曰:「吾将以斯道为网,良知为纲。
太和为饵,天地为舫。絜之无意,散之无方。
是谓得无所得,而忘无可忘者矣。
梦与故人语,语我以相思。
才为旬日别,宛若三秋期。
令弟坐我侧,屈指如有为。
须臾湛君至,崔子行相随。
肴醑旋罗列,语笑如平时。
纵言及微奥,会意忘其辞。
觉来复何有,起坐空嗟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