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画堂春.寄子由》
《画堂春.寄子由》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词  词牌: 画堂春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0)
注释
鉴新磨:像新磨的铜镜。
采菱歌:乐府曲名,梁武帝《江南弄》七曲之五《采菱曲》,此指陈州女子所唱。
溶漾:波光浮动的样子。
暮云:杜甫《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后以“暮云春树”比喻对友人的思念,这里指暮云遮住望眼,看不见济南。
归去:指苏辙任满,将召还。
翻译
陈州城内美景多,柳花纷飞的地方,麦子随风摇摆,如金色的波浪一般。风平浪静之后,夜晚的大明湖犹如新磨的镜子一般明亮照人。湖上的小舟双棹齐飞,就好比织衣服的梭子那般在湖面上飞快来去。船上的采菱女们一齐唱着采菱歌,歌声悦耳动听。
平原之上,水云相接之处,水天一色,碧波荡漾。小楼之外,风和日丽,天气晴好。济南风光如此大好,但依然难解心中的相思之情。归去,为何就这般难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日景象。"柳花飞处麦摇波"写出了春风中柳絮纷飞,麦田随风起伏的生动画面,富有生机。"晚湖净鉴新磨"则以湖面如镜比喻夜晚湖水清澈,如同新磨过的铜镜。"小舟飞棹去如梭"通过小船轻快地穿梭,传达出湖上活动的热闹与欢乐,人们齐声歌唱采菱歌,增添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接下来的两句"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进一步描绘了广阔的平原上水天一色,小楼在晴朗的天气中显得宁静而宜人。然而,诗人的情感转向了对远方济南的思念,"济南何在暮云多"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挂念,以及因暮云浓厚而无法望见济南的惆怅。

最后,诗人以"归去奈愁何"收尾,流露出强烈的归乡之情,但又为无法排解的离愁所困扰,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借景抒怀,表达对友人思念和生活感慨的优美词作。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和读苏武李陵司马迁传

携手河梁一别归,衷情尽寄五言诗。
故人妻子存乎否,因甚诗中无片辞。

(0)

和寄庐进士

珊瑚文采烂银钩,挟策相期汗漫游。
世路商盘更周诰,旅亭楚尾望吴头。
新诗聊写别来况,过雁俄惊客里秋。
魂梦也知飞不到,夜长赢得数更筹。

(0)

和阅明妃传

安边良将不收功,公主如何嫁犬戎。
若使外孙知大父,单于不自杀其翁。

(0)

和江上双舟摧发

沧茫万顷不计阔,仙槎曾泛天宫阙。
至今风浪卷长空,破浪飞帆何处发。
落鹰飞兔注急湍,千丈皑皑涌雪山。
相忘鸥鹭惯舟楫,荡漾随流下小滩。
晚来两两帆相续,牙樯拄定孤轮玉。
寒注冷浸一江秋,分明写出潇湘轴。

(0)

游智门寺

一间瓦屋荒山里,山路萦回夕照明。
只有比丘头雪白,旋收经卷入相迎。

(0)

对月联句

与君坐阶除,遥望海上月。
试举太白杯,借问几圆缺。
人物易分散,动作隔年别。
今宵对嫜娟,莫放酣歌绝。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