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佛废寺》
《石佛废寺》全文
明 / 谢榛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峡转逢孤寺,庭荒起暮烟。

石堂惟有壁,松树不知年。

劫火关尘世,名香断胜缘。

登临霜草地,想像雨花天。

何处飞驯鸽,无由见老禅。

梵音泉自落,法镜月空悬。

净土还如此,浮生重惘然。

门前车马客,谁复问青莲。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深邃的寺庙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思考。

首联“峡转逢孤寺,庭荒起暮烟”描绘了寺庙所处的环境,山峡中一座孤独的寺庙,庭院荒芜,暮色中升起缕缕烟雾,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颔联“石堂惟有壁,松树不知年”进一步刻画了寺庙的荒废景象,石制的殿堂只剩下墙壁,古老的松树似乎见证了无数岁月的更迭,却无法诉说其确切的年龄,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颈联“劫火关尘世,名香断胜缘”表达了对战争和灾难对佛教文化和寺庙的影响,大火封锁了尘世,名贵的香料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象征着佛教信仰在动荡时期可能面临的困境。

尾联“登临霜草地,想像雨花天”则通过想象中的美好景象与现实的荒凉形成对比,霜草地让人感到寒冷与萧瑟,而“雨花天”则是佛教中常用来形容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和佛教精神的向往。

接下来的诗句“何处飞驯鸽,无由见老禅”描述了寺庙中可能存在的生灵,但它们的存在并未能带来生机,反而增加了荒凉感,同时也暗示了僧侣的稀少或不在。

“梵音泉自落,法镜月空悬”则通过自然界的声响和月光下的法镜,展现了佛教中静谧、纯净的意境,梵音仿佛从泉水中自然流出,法镜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光芒。

最后,“净土还如此,浮生重惘然”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即使在如此荒废的寺庙中,仍能感受到佛教对于清净心灵的追求,但面对生活的种种困惑,人们不免陷入深深的迷茫。

“门前车马客,谁复问青莲”以反问的形式结束,指出尽管外界繁华依旧,但真正关注佛教、寻求精神慰藉的人越来越少,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追求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佛废寺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寺庙的荒废景象,也反映了作者对佛教文化、历史变迁以及现代人精神状态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谢榛

谢榛
朝代:明   字:茂秦   号:四溟山人   籍贯:脱屣山   生辰:1495~1575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
猜你喜欢

渔村夕照·其五洞庭秋月

天水本自空,圆月况秋映。

皛皛起霜色,千里一悬镜。

(0)

月夜泛湖二首·其二

月鹭惊飞不见,遥看片帆影来。

双桨如飞荡去,一道流光镜开。

(0)

东园赠鲍演

修竹南窗花北窗,翠阴浓色两无双。

隔城走马催银烛,今夜留君倒玉釭。

(0)

旴江小至

建昌冬至益王宫,剑佩趋朝礼半同。

万里龙颜贪想像,十年霜鬓歘西东。

腊偷江峤梅先泄,春逼关河雁已通。

云物不遮乡国目,麻姑今拟暂停骢。

(0)

三司诸公久有莲池之约会雨阻不赴乃移兵司东圃而饮为诗以谢

西城宿雨天虚阻,东圃微晴人竟游。

地阔尽容云气入,亭深能使树香留。

尊前俊杰齐三府,林下迂疏自一丘。

勋业太平公等在,故将高榻动南州。

(0)

和君席上海棠赏之二首·其二

瓶中海棠亦太剧,细小翠拥胭脂深。

秾姿故薰欲醉眼,芳信暗传尝苦心。

偶逢一枝已自惜,若临全树更须吟。

花时不道天无意,一日常横半日阴。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