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叶青有烟,菩提树叶响入天。
菩提树来西域船,菩提树种古佛边。
菩提树在圣人先,圣人已去千馀年。
菩提树叶青有烟,菩提树叶响入天。
菩提树来西域船,菩提树种古佛边。
菩提树在圣人先,圣人已去千馀年。
这首《菩提树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邦畿所作,通过对菩提树的描绘,展现了其深远的历史与宗教意义。
首先,“菩提树叶青有烟”,以“青”字描绘出菩提树叶的翠绿,而“烟”字则巧妙地将树叶的影子与轻烟相联系,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接着,“菩提树叶响入天”,通过“响”字强调了风吹过树叶时的声音,仿佛能直达天际,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壮丽。
“菩提树来西域船”,一句中“西域”代表遥远的地方,暗示菩提树的传入并非易事,而是历经艰辛与长途跋涉。这不仅体现了菩提树的珍贵,也蕴含着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深意。“菩提树种古佛边”,进一步强调了菩提树与佛教的紧密联系,它不仅是佛教的象征,也是佛教文化在异域生根发芽的见证。
“菩提树在圣人先”,这里的“圣人”指的是佛陀,意味着菩提树在佛教创始人佛陀的时代就已存在,是佛教历史的一部分。最后,“圣人已去千馀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但菩提树依然屹立不倒,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不仅赞美了菩提树的美丽与神圣,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文化以及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平生志不在赢余,久拟挥毫赋遂初。
莫问倚墙空甔石,但令盈几足琴书。
幸存茅屋幽堪隐,况有清溪近可渔。
剩欲抽簪访松菊,要凭突兀看扶疏。
此地详闻月旦评,精神英发气和平。
胸蟠七泽波澜阔,骨斗九秋风露清。
穷巷萧条从我老,半生怀抱向君倾。
忽闻来促朝天骑,应记当年曳履声。
邂逅江干不自期,坐倾谈屑看霏霏。
岂无清禁摛华地,只得名城衣锦归。
惜别定知双鬓换,问诗常恨寸心违。
目穷千里苍茫际,惟有樯乌向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