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秋雨地,独院阻同群。
一夜惊为客,多年不见君。
边心生落日,乡思羡归云。
更在相思处,子规灯下闻。
萧条秋雨地,独院阻同群。
一夜惊为客,多年不见君。
边心生落日,乡思羡归云。
更在相思处,子规灯下闻。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而又充满乡愁的秋夜景象。开篇“萧条秋雨地,独院阻同群”两句,通过萧瑟的秋风和连绵的秋雨,营造出一种冷清与隔绝的氛围,诗人身处一座孤立的院落之中,与外界的联系被切断,这种环境让人感到更加孤独。
“一夜惊为客,多年不见君”表达了诗人的突然感觉到自己像是异乡的过客,而长久以来未能与亲友团聚的孤单感受。这不仅是对空间距离的感慨,也反映出时间流逝带来的情感隔阂。
“边心生落日,乡思羡归云”两句,则将视线转移到天际,夕阳西下,边塞之心随着夕阳一起消散,而对于故乡的思念却如同那自由飞翔的归云一般,无处不在。这是诗人对远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向往。
最后,“更在相思处,子规灯下闻”一句,以夜晚的灯光为背景,通过“子规”的鸣叫声,增添了一种静谧而又带有哀伤的情感。子规,即杜鹃,一种在夜间鸣叫的鸟,它的叫声常被用来象征相思之情。在这里,它的声音似乎是诗人内心深处孤独和相思的回响。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以及身处异乡时的孤独感受。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敏锐感知和深厚情感。
百花乘春辉,红白相妩媚。
暂开已半落,过眼如梦寐。
繁奢能几时,寂寞都埽地。
儿童惜徘徊,妇女瞻歔欷。
中庭两桧树,百尺浮云际。
芳意不玩俗,秀色亦自喜。
绿烟凝参差,金粟点细碎。
霏霏堕疏香,袅袅隔清吹。
足明后凋节,不与众草类。
忽思折瑶花,自放天宇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