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爱幽寂,结宇青冥间。
飞泉引风听,古桂和云攀。
地深草木稠,境静鱼鸟闲。
阴气晚出谷,朝光先照山。
有时独杖藜,入夜犹启关。
星昏归鸟过,火出樵童还。
神体自和适,不是离人寰。
看书爱幽寂,结宇青冥间。
飞泉引风听,古桂和云攀。
地深草木稠,境静鱼鸟闲。
阴气晚出谷,朝光先照山。
有时独杖藜,入夜犹启关。
星昏归鸟过,火出樵童还。
神体自和适,不是离人寰。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者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享受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看书爱幽寂,结宇青冥间。" 开篇两句表明诗人热爱于静谧的环境中阅读,居所选在高远之处,与天相接,这是他选择山居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
"飞泉引风听,古桂和云攀。" 这里的“飞泉”、“古桂”都是山中的自然景观,“引风听”、“和云攀”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的交融之感,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地深草木稠,境静鱼鸟闲。" 这两句强化了山居环境的宁静与生机勃勃,草木繁盛,鱼鸟自由自在地生活,这是诗人心向往之处。
"阴气晚出谷,朝光先照山。" 描绘了山中的日出日落景象,阳光总是最后到达幽谷而最早照耀山巅,这种自然现象进一步衬托了山居的宁静和诗人的孤独。
"有时独杖藜,入夜犹启关。" 这里“独杖藜”表明诗人偶尔外出,但即使是深夜,也不忘推开家门,与自然亲近。
"星昏归鸟过,火出樵童还。" 夜晚时分,星光下,鸟儿归巢,樵夫点燃篝火准备回家,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山中夜幕降临的景象和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神体自和适,不是离人寰。"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与自然的融合,达到心灵上的自在与安适,这种境界并非简单地逃避世俗,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超脱和自由。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而且也展现了一种高雅脱俗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