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齿落》
《齿落》全文
宋 / 李昭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孽虫负固饱膻荤,摧折才能绝祸根。

每遇屠门惭大嚼,犹思梦泽欲平吞。

初摇不为唇先丧,已脱翻惊舌尚存。

莫与时人作嘲笑,不如缄口学无言。

(0)
鉴赏

这首诗《齿落》是宋代诗人李昭玘所作,以“齿落”这一自然现象为喻,深刻地揭示了人生哲理。

首联“孽虫负固饱膻荤,摧折才能绝祸根”,以“孽虫”比喻那些贪图享乐、不知节制的人,他们如同贪婪的虫子,饱食腥膻之物,却不知祸患正埋伏在身后。只有当他们受到挫折,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断绝祸根,避免更大的灾难。

颔联“每遇屠门惭大嚼,犹思梦泽欲平吞”,进一步描绘了贪欲者的形象。每当他们面对屠门,即屠宰场的大门,想起自己曾经的放纵,心中难免感到羞愧。然而,即使在梦中,他们仍渴望着能够吞食整个梦泽,表现了贪欲的难以满足和自我毁灭的倾向。

颈联“初摇不为唇先丧,已脱翻惊舌尚存”,通过牙齿与舌头的对比,表达了对人性中欲望与理智关系的思考。牙齿虽能帮助进食,但若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自身的损害;而舌头虽然可以表达欲望,但如果失去了理智的引导,可能导致更大的后果。这两句诗提醒人们,在追求欲望的同时,要保持理智,避免因过度放纵而自取灭亡。

尾联“莫与时人作嘲笑,不如缄口学无言”,告诫人们不要嘲笑那些陷入困境或犯错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遭遇相似的境遇。与其嘲笑他人,不如学会沉默,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这是一种更为高尚和宽容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齿落”这一自然现象,巧妙地融入了对人性、欲望与理智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隐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

作者介绍

李昭玘
朝代:宋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任徐州教授。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自秘书省正字除校书郎。通判潞州,入为秘书丞、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永兴、京西、京东路刑狱。徽宗立,召为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出知沧州。崇宁初,入党籍,居闲十五年,自号乐静先生。钦宗靖康元年,以起居舍人召,未赴而卒。有《乐静集》三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而今存各本均缺第二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李昭玘诗,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陆心源藏抄本。新辑集外诗,补于卷末。
猜你喜欢

李俊民寄诗一首次韵答之

世途险隘任崖颠,万古人心只一天。

桂辣何须分老嫩,蜜甜自是透中边。

多君歌啸酬风月,顾我呻吟了岁年。

何日相从讨幽事,松醪满意泛觥船。

(0)

马可卿弃家学道衲衣椎髻飘然有物外之思赋二诗为赠·其二

我祖徐从事,君家马自然。

何曾绝伦谊,皆得列神仙。

四百金丹字,参同鼎器篇。

能通言外意,即此是单传。

(0)

黄哺歌

唐翁钓鱼至黄哺,不得鱼儿得鱼母。

廿里返家急烹煮,鱼能脱命刀与砧。

掉入碧浔千尺深,半无鳞鬣眼血侵。

黄哺黄哺又有一渔父,鱼兮鱼兮复遭祸。

为鱼犹或为儿苦,死兮生兮不离儿处所。

(0)

林中奉酬翁卷

已毕林中事,云烟隔暮城。

古松知鹤老,沙水见鱼行。

孤坐形生影,穷吟谷应声。

嗜茶因识谱,寻药忽遗名。

日吉期蜂分,山晴放犊耕。

喜幽从地僻,不学负时清。

缘荠同家食,披藤发野情。

松庐极邻并,归计几时成。

(0)

各远祸

拙鸠营巢杉刺棚,曙出昏入俱不鸣。

双雏脱壳羽翅生,母来哺喂雏无声。

鸠能默默各远祸,一日高飞啄庭果。

(0)

题芗林

祇为登山远,当门叠石为。

人来嗟故迹,景胜入名诗。

立鹤高过槛,攲花半在池。

百年庭际木,新长挂冠枝。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