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人如玉,功名不在身。
死生齐物外,孝友笃天伦。
已有传家子,曾充观国宾。
他年芳五桂,伤不见灵椿。
孺子人如玉,功名不在身。
死生齐物外,孝友笃天伦。
已有传家子,曾充观国宾。
他年芳五桂,伤不见灵椿。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楼钥为徐府君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逝者的高度评价和哀思。诗中将徐府君比喻为如玉的君子,暗示其品性纯洁高尚,尽管功名未在身侧,但他的德行超越了生死的界限。诗人强调了徐府君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深厚人伦情感,表明他在家族中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者。
"死生齐物外"一句,体现了徐府君超脱生死的豁达态度,视生死如同一体,显示出其内心的平静与淡泊。"孝友笃天伦"则直接赞美了他的伦理道德,认为他对家庭关系的维护非常坚定。
后两句"已有传家子,曾充观国宾",表达了对徐府君后代的肯定,称赞他已培养出能继承家业的优秀子弟,并且他本人也曾是国家的尊贵宾客,受人敬仰。
最后,诗人以"他年芳五桂,伤不见灵椿"收尾,借五桂树和灵椿树的典故寄托哀思。五桂树象征子孙繁盛,而灵椿则是长寿的象征,表达了对徐府君未能看到家族繁茂景象的深深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挽词通过对徐府君品德、家庭和社会地位的描绘,展现了对逝者的深情缅怀和对其人格魅力的赞美。
杨朱见路岐,泫然涕沾臆。
路旁多行人,一南一以北。
南北遂分手,去去焉所极。
南指越裳山,北适毡裘国。
同在天地间,合并安可得。
此去道路长,哀哉各努力。
步上太行山,盘石郁相抱。
行人共太息,此是摧辀道。
前路无康庄,回车苦不早。
闻君将有适,念此令人老。
山下有丈夫,穷年折芝草。
不出岩谷间,长得颜色好。
万国秋声静,三河夜色寒。
星临沙树白,月下戍楼残。
击柝行初转,提戈梦未安。
沈几通物表,高响入云端。
岂足占时运,要须振羽翰。
风尘怀抚剑,天地一征鞍。
失旦何年补,先鸣意独难。
函关犹未出,千里路漫漫。
高唐北十里,厥有十里园。
一例村社中,名幽地较偏。
绿树围郭外,新水流门前。
场圃筑于旁,菜畦开其边。
讵誇亭台丽,而于农桑便。
想有幽人居,颇宜诗者传。
昨来苦风尘,车帷曾未搴。
今日策马度,景物看暄妍。
绯桃花已开,绛杏蕾早嫣。
韶令与行人,争进无留延。
几曾飞落英,胡至武陵源。
即景有会心,稍为停吟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