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北十里,厥有十里园。
一例村社中,名幽地较偏。
绿树围郭外,新水流门前。
场圃筑于旁,菜畦开其边。
讵誇亭台丽,而于农桑便。
想有幽人居,颇宜诗者传。
昨来苦风尘,车帷曾未搴。
今日策马度,景物看暄妍。
绯桃花已开,绛杏蕾早嫣。
韶令与行人,争进无留延。
几曾飞落英,胡至武陵源。
即景有会心,稍为停吟鞭。
高唐北十里,厥有十里园。
一例村社中,名幽地较偏。
绿树围郭外,新水流门前。
场圃筑于旁,菜畦开其边。
讵誇亭台丽,而于农桑便。
想有幽人居,颇宜诗者传。
昨来苦风尘,车帷曾未搴。
今日策马度,景物看暄妍。
绯桃花已开,绛杏蕾早嫣。
韶令与行人,争进无留延。
几曾飞落英,胡至武陵源。
即景有会心,稍为停吟鞭。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十里园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气息巧妙融合。首先,诗中提到的“高唐北十里,厥有十里园”,既点明了地点,也预示着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诗意的空间即将展开。
接着,“绿树围郭外,新水流门前”两句,通过绿树环绕、清流潺潺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随后,“场圃筑于旁,菜畦开其边”则进一步展现了园内的农耕景象,虽不夸饰亭台楼阁的华丽,却强调了农桑活动的便利与和谐,体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尊重与热爱。
“想有幽人居,颇宜诗者传”一句,表达了对居住于此的隐士或文人的向往与敬意,暗示了园中不仅风景宜人,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诗人在“昨来苦风尘,车帷曾未搴”中自述,由于长期处于繁忙的生活中,未能亲临此地感受其美好。直到“今日策马度,景物看暄妍”,才得以一窥园中春色,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最后,“绯桃花已开,绛杏蕾早嫣”描绘了园内春花烂漫的景象,绯红的桃花与鲜红的杏花相映成趣,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韶令与行人,争进无留延”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珍惜与赞美,仿佛连行人都被这美景所吸引,不愿离去。“几曾飞落英,胡至武陵源”一句,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眼前美景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对十里园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蕴含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夫子胸中万顷宽,照人英采玉峰寒。
难蟠凛凛虹蜺气,易舍峨峨獬豸冠。
秋在石渠同过雁,春回江渚却鸣鸾。
由来内外俱行道,达者何曾异辙看。
瑶台迥物表,地脉谁解缩。
一朝天门开,跬步即琼屋。
霭霭行簇云,霏霏忽眯目。
初疑蛱蝶惊,故遣儿曹扑。
须臾大如席,几车飞鸾鹄。
化工信巧妙,花卉千林足。
洁白皎奇姿,光芒渺地轴。
清垂寒江钓,静折空岩竹。
唯人在宇内,太仓一粒粟。
俯仰得真赏,四坐列群玉。
锦绣张轩牖,珠翠辉华烛。
钵击笔下成,杯催瓮头熟。
檀板衬红绡,更殢新裁曲。
宁知冰氏子,穷岁无半斛。
裘褐欲蔽肤,尚待春苗绿。
为瑞岂宜多,晛消胡不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