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境信为绝,法堂出尘氛。
自然成高致,向下看浮云。
迤逦峰岫列,参差闾井分。
林端远堞见,风末疏钟闻。
吾师久禅寂,在世超人群。
灵境信为绝,法堂出尘氛。
自然成高致,向下看浮云。
迤逦峰岫列,参差闾井分。
林端远堞见,风末疏钟闻。
吾师久禅寂,在世超人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宁静图景。"灵境信为绝,法堂出尘氛"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寺院超凡脱俗之美的赞叹,其中“法堂”是指佛教寺庙中的经堂或念佛之所,而“尘氛”则象征着世间的喧嚣与污浊,诗中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寺院的清净与高洁。"自然成高致,向下看浮云"显示了诗人站在高处远望时的心境,那种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感觉是非常明显的。
"迤逦峰岫列,参差闾井分"一句中,“迤逦”形容山势蜿蜒连绵,而“参差”则形容建筑的层次错落有致。这里通过对自然山峰和寺院建筑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这座寺院所在之地的赞美。
"林端远堞见,风末疏钟闻"表达了诗人对于寺中景物的细腻观察,其中“林端”指的是树木的边缘,“远堞”则是远处的墙垣,而“风末”则是在微风中传来的声音,“疏钟”是稀疏的钟声。这里通过对听觉和视觉细节的刻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吾师久禅寂,在世超人群"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住持(即寺院中的主持僧侣)的崇敬之情。这里“久禅”指的是长时间地修禅定,"在世超人群"则意味着这位师父虽身处尘世,却已超脱于凡尘之外,达到了心灵的高度净化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青龙寺昙壁上人院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精神世界。
淮海题诗诧老成,远将关辅慰愁情。
危机重叹吴三陆,开迹难招鲁两生。
皎皎白驹谁复絷,嘤嘤黄鸟自相鸣。
橘林亭子垂霜实,翘首仙凡隔凤瀛。
去年此日昆山县,射圃亭中开小宴。
寿夫送我上南京,把酒题诗苦相劝。
酒酌碧筒对花饮,诗题素壁成吾谶。
谁知岁月才一周,两人生死不相侔。
我行万里生如寄,君得一官死如戏。
人生变故不可常,洒我风前几行泪。
北固山,在何处。
西风落日大江秋,诗酒明朝吊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