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劳人亦懵哉,又驱疲马上崔嵬。
经从野店初尝笋,行尽江村始见梅。
千里短书先梦寐,半生多难足风埃。
桔槔俯仰成何事,已念渔蓑归去来。
造物劳人亦懵哉,又驱疲马上崔嵬。
经从野店初尝笋,行尽江村始见梅。
千里短书先梦寐,半生多难足风埃。
桔槔俯仰成何事,已念渔蓑归去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的艰辛与劳顿,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首句“造物劳人亦懵哉”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生活不易的感慨,接着“又驱疲马上崔嵬”则描绘了在崎岖山路上艰难前行的场景。诗人通过“经从野店初尝笋,行尽江村始见梅”,展现了旅途中的小确幸,初尝春笋的清新,偶遇江村梅花的惊喜。
“千里短书先梦寐”一句,将书信的传递与梦境交织在一起,表达了思念之情的深切与遥远。“半生多难足风埃”则道出了诗人半生漂泊、饱经风霜的生活状态。最后,“桔槔俯仰成何事,已念渔蓑归去来”以农具桔槔的忙碌与渔人的悠闲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归隐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日日登楼,一换一番春色,者似卷如流春日,谁道迟迟?
一片野风吹草,草背白烟飞。
颓墙左侧,小桃放了,没个人知。
徘徊花下,分明记得,三五年时。
是何人,挑将竹泪,黏上空枝。
请试低头,影儿憔悴浸春池。
此间深处,是伊归路,莫惹相思。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
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
肠断江南春思,粘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
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
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
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
但莫凭阑久,重露湿苍苔。
山横眉黛浅,云拥髻鬟愁。
天香笑携满袖,曾向广寒游。
素腕光摇宝钏,金缕声停象板,歌罢不胜秋。
十指露春笋,佯整玉搔头。记钱塘,朝载酒,夜藏钩。
青衫断肠司马,消减旧风流。
三百六桥春色,二十四番花信,重会在苏州。
水调按新曲,明月照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