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压疏篱秖自存,香风冉冉入黄昏。
独翘天际浑无色,飘落空潭不是痕。
雪映高低疑近远,冰悬日夜自乾坤。
朝滋夙露何劳问,多少冲寒到石门。
斜压疏篱秖自存,香风冉冉入黄昏。
独翘天际浑无色,飘落空潭不是痕。
雪映高低疑近远,冰悬日夜自乾坤。
朝滋夙露何劳问,多少冲寒到石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黄昏时分,雪花飘落于水潭之上的景象,充满了静谧与深邃的意境。
首句“斜压疏篱秖自存”,描绘了雪花在稀疏的篱笆上轻轻落下,独立存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接着,“香风冉冉入黄昏”一句,将雪花带来的清新香气与渐暗的黄昏相融合,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浪漫。
“独翘天际浑无色,飘落空潭不是痕”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雪花的纯净与飘逸,它们在天空中独自飞舞,最终落在空荡荡的水潭之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展现出雪花的轻盈与神秘。
“雪映高低疑近远,冰悬日夜自乾坤”则通过对比高处与低处的雪景,以及日夜交替中冰晶的自然状态,展现了自然界中秩序与和谐之美。雪花映照着天地间的一切,无论是近还是远,都显得那么和谐统一。
最后,“朝滋夙露何劳问,多少冲寒到石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清晨的露珠与夜晚的寒冷,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无需过多询问或担忧,它们自有其规律与节奏。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花飘落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冬日黄昏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少年离本国,今去已成翁。
客梦孤舟里,乡山积水东。
鳌沈崩巨岸,龙斗出遥空。
学得中华语,将归谁与同。
乌家若下蚁还浮,白玉尊前倒即休。
不是春来偏爱酒,应须得酒遣春愁。
三秋倦行役,千里泛归潮。
通波竹箭水,轻舸木兰桡。
金堤连曲岸,贝阙影浮桥。
水净千年近,星飞五老遥。
叠花开宿浪,浮叶下凉飙。
浦荷疏晚菂,津柳渍寒条。
恓惶劳梗泛,悽断倦蓬飘。
仙槎不可托,河上独长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