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寒威渐渐回,灵花九叶向东开。
玉液流时专益气,宝芝采处物生荄。
养就重阳现两脸,蟠桃嫩脸笑琼钗。
七魄三尸随腊去,五方九转逐春来。
正月寒威渐渐回,灵花九叶向东开。
玉液流时专益气,宝芝采处物生荄。
养就重阳现两脸,蟠桃嫩脸笑琼钗。
七魄三尸随腊去,五方九转逐春来。
这首元代诗人王哲的《得道阳》描绘了正月时节万物复苏的景象,以及修炼得道后的神奇体验。首句“正月寒威渐渐回”写出了冬季寒意逐渐消退,春天的气息开始显现。接下来,“灵花九叶向东开”形象地描述了生机勃勃的植物在东风中绽放,象征着生命力的觉醒。
“玉液流时专益气,宝芝采处物生荄”两句,通过“玉液”和“宝芝”这些道教元素,表达了修炼者吸收天地精华,提升自身元气的过程。这里的“荄”指植物的根,寓意生命力的滋生。
“养就重阳现两脸,蟠桃嫩脸笑琼钗”则运用神话传说中的“重阳”和“蟠桃”,比喻修炼者经过长期修炼,面容如仙,笑容可掬,犹如蟠桃般娇嫩,佩戴的琼钗也显得生动可爱。
最后两句“七魄三尸随腊去,五方九转逐春来”揭示了修炼者通过祛除七魄三尸(道教中的负面精神)而获得新生,随着春天的到来,身心焕然一新,迎接新的轮回。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与修炼者的内心世界相结合,展现了道教修炼的神秘与美好,富有哲理和艺术感染力。
晋鼎臲卼奸人窥,孰谋国者如儿嬉。
陷阱弗设延虎貔,虓阚搏噬婴者摧。
群公奔溃不敢谁,卞公力疾起督师。
谓事迫矣奚生为,以肉喂虎吁可悲。
公则死矣二子随,伟哉忠孝萃一时。
维公忠义天所资,向来谋国如蓍龟。
不用吾言至于斯,为社稷死则死之。
冶城之麓江之湄,荒冢突兀馀丰碑。
半生读史长歔欷,拜公之坟涕沾颐。
死者可作吾谁归,嗟哉江左固多士。
往往所欠惟一死,元规儿辈何足罪。
王公偪仄石头里,气息奄奄有如泉下鬼。
苏武之节不如是,视公胡不颡有泚。
男子之死一言耳,死而不亡公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