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转吴会间,何地为吾土。
登高望九州,极目皆榛莽。
寒潮荡落日,杂遝鱼虾舞。
饥乌晚未栖,弦月阴犹吐。
晨上北固楼,慨然涕如雨。
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
却念五年来,守此良辛苦。
畏途穷水陆,仇雠在门户。
故乡不可宿,飘然去其宇。
往往历关梁,又不避城府。
丈夫志四方,一节亦奚取。
毋为小人资,委肉投饿虎。
浩然思中原,誓言向江浒。
功名会有时,杖策追光武。
流转吴会间,何地为吾土。
登高望九州,极目皆榛莽。
寒潮荡落日,杂遝鱼虾舞。
饥乌晚未栖,弦月阴犹吐。
晨上北固楼,慨然涕如雨。
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
却念五年来,守此良辛苦。
畏途穷水陆,仇雠在门户。
故乡不可宿,飘然去其宇。
往往历关梁,又不避城府。
丈夫志四方,一节亦奚取。
毋为小人资,委肉投饿虎。
浩然思中原,誓言向江浒。
功名会有时,杖策追光武。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名为《流转》。诗中描绘了诗人游历吴会(今江苏一带)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处境的感慨。
首句“流转吴会间,何地为吾土”,点明了诗人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对归属感的缺失流露出深深的无奈。接着“登高望九州,极目皆榛莽”两句,通过登高远眺的场景,展现了广阔天地间的荒凉景象,隐喻了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迷茫。
“寒潮荡落日,杂遝鱼虾舞。饥乌晚未栖,弦月阴犹吐”四句,以自然界的景象为载体,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寒潮涌动,落日西沉,鱼虾在水中乱窜,乌鸦在空中盘旋,未得归宿;弦月微露,夜色深沉,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晨上北固楼,慨然涕如雨”一句,诗人清晨登上北固楼,面对眼前的一切,不禁悲从中来,泪水如雨般落下,表达了对现实的深深哀叹和对过去的怀念。
接下来,“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两句,诗人感叹岁月流逝,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形象,从学者变为商人,反映了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却念五年来,守此良辛苦”一句,诗人回顾过去五年的生活,虽然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但内心充满了辛酸与苦楚。
“畏途穷水陆,仇雠在门户”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险恶与复杂,表达了对社会矛盾与个人困境的深切忧虑。
“故乡不可宿,飘然去其宇”一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无法停留的无奈,暗示了对自由与安定生活的向往。
“往往历关梁,又不避城府”两句,诗人描述了自己频繁穿越关卡桥梁,不避世俗的奔波生活,体现了他对现实的妥协与适应。
“丈夫志四方,一节亦奚取”一句,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男性应有志向的肯定,同时也反思了个人坚守原则的价值。
“毋为小人资,委肉投饿虎”一句,诗人警告世人不要成为小人的工具,比喻自身不应轻易被外界力量所吞噬,强调了保持自我尊严的重要性。
“浩然思中原,誓言向江浒”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中原大地的向往与对江边誓言的坚持,展现了对理想与信念的执着追求。
最后,“功名会有时,杖策追光武”一句,诗人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光武帝刘秀为例,鼓励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追求功名,表达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体现了顾炎武作为学者兼政治家的多面性与深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