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皮如心行囊中画竹图》
《题皮如心行囊中画竹图》全文
元 / 吴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畴昔江乡识此君,清风凛凛动霜筠。

被谁点染移将去,也受京华半面尘。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吴澄所作的《题皮如心行囊中画竹图》,通过描绘一幅画中的竹子,巧妙地表达了对竹子高洁品质的赞美与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畴昔江乡识此君”,开篇以回忆的方式,提到过去在江南水乡认识了这位“君子”——竹子。这里的“此君”是对竹子的尊称,形象地将竹子拟人化,赋予其人格化的尊严和高尚的品质。“清风凛凛动霜筠”,接着描绘出竹子在清冷秋风中摇曳生姿的画面,霜筠即为霜中的竹子,强调了竹子在恶劣环境下依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以及它那超凡脱俗的气质。

“被谁点染移将去”,这一句则转向对画中竹子的思考,提出疑问:是谁将这幅画创作出来,又将它带到了这里?这里的“点染”既指绘画技法,也暗含着对艺术创作过程的赞叹。同时,这句话也隐含了对画中竹子与现实世界中竹子的不同境遇的对比,引出了下一句的感慨。

“也受京华半面尘”,最后一句揭示了诗人对画中竹子命运的同情与反思。京华,指的是繁华的都市,这里象征着世俗的尘嚣与诱惑。诗人通过“半面尘”这一细节,表达了即使在画中,竹子也无法完全摆脱外界的影响,暗示了竹子虽在艺术中得以永恒,但在现实中却难以保持其高洁之质,最终不免受到世俗的玷污。整首诗借物抒情,通过对竹子命运的探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

作者介绍
吴澄

吴澄
朝代:元   字:幼清   籍贯:抚州崇仁凤岗咸口(今属江西省乐安县鳌溪镇咸口村)   生辰:1249年2月3日—1333年8月5日

吴澄(1249年2月3日—1333年8月5日),字幼清,晚字伯清,抚州崇仁凤岗咸口(今属江西省乐安县鳌溪镇咸口村)人。 [1-2] 元代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吴澄与许衡齐名,并称为“北许南吴”,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吴文正公全集》传世。 曾著《列子解》,今已佚。 
猜你喜欢

越上宝林寺八咏·其四罗汉泉

应真曾卓锡,百尺井泉深。

汲取天人供,泓澄印佛心。

(0)

劝兄弟·其十

古有难兄弟,今无好弟兄。

何由风俗厚,凡百近人情。

(0)

静安八咏·其四讲经台

东土高僧大梦还,讲经犹刺雨花台。

天龙去尽香云散,满地松阴长石苔。

(0)

寄沈存斋

终惠长歌瘦马行,杜陵头白泪纵横。

风云满地无春草,顷刻难忘向主鸣。

(0)

六月六日,初度有感

三十六陂空似昔,荷花荷叶待谁看?

星辰不合躔龙尾,性命何嫌似鼠肝?

盘石处安心不转,蓼莪才说泪难乾。

晚来惟有墙头月,依旧清辉照鹖冠。

(0)

岁暮感事

岁除风雪苦阴寒,民庶逋租悉系官。

破荡未充狼虎欲,系累只作马牛看。

何人肯破杨城械?有客空弹贡禹冠。

上力已穷民力瘁,腐儒头白泪阑干。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