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壑连天碧,危台照水红。
何年仙子宅,今日梵王宫。
勾漏人虽远,凌云话亦空。
徘徊羡真隐,吟写分诗穷。
耸壑连天碧,危台照水红。
何年仙子宅,今日梵王宫。
勾漏人虽远,凌云话亦空。
徘徊羡真隐,吟写分诗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景象,通过“耸壑连天碧,危台照水红”两句,诗人以碧绿的山壑与红色的危台对比,营造出一种鲜明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暗示了桃花台所在环境的幽静与独特。接下来,“何年仙子宅,今日梵王宫”两句,将时间的跨度拉长,从古代的仙子居所到现在的梵王宫殿,既体现了历史的变迁,也赋予了桃花台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勾漏人虽远,凌云话亦空”则表达了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虽然勾漏人(可能指寻找灵药的道士或仙人)已远离此地,但关于这里的传说和故事却依然在人们心中回响,仿佛那些对话虽空,却充满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最后,“徘徊羡真隐,吟写分诗穷”表达了诗人对真正隐士生活的向往与羡慕,以及通过诗歌来表达这种情感的尝试,尽管这种追求可能无法完全实现,但诗人的内心世界却因此而丰富起来。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桃花台的自然美景,更蕴含了对历史、时间和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