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真曾卓锡,百尺井泉深。
汲取天人供,泓澄印佛心。
应真曾卓锡,百尺井泉深。
汲取天人供,泓澄印佛心。
这首诗描绘了宝林寺中一处名为"罗汉泉"的古井,诗人陈樵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这眼泉水的深邃与灵性。"应真曾卓锡"暗指此泉可能与佛教传说中的应真(即释迦牟尼)有关,暗示了它的神圣地位。"百尺井泉深"形象地展示了泉眼之深,仿佛通达天地,富有神秘感。
"汲取天人供"表达了人们对泉水的敬仰和依赖,认为它是天赐的恩惠,可供人饮用,也象征着精神上的滋养。最后两句"泓澄印佛心"更是点明了泉水的清净与禅意,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修行者内心的佛性,寓意着洗涤心灵、领悟佛法的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罗汉泉的自然之美和文化内涵,传达出对佛教教义的敬畏与感悟,体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山水自然与宗教文化的交融欣赏。
柳骄花横,未全受眼底,封姨拘束。
不为章台春做主,为有王维新曲。
翡翠帘垂,郁轮袍就,字字敲金玉。
樱桃微绽,一声扶醒红绿。
堪羡凤缕瑶筝,鸾镌牙版,羯鼓催相逐。
换羽移商才不尽,那怕周郎回瞩。
和雪人稀,奏薰弦断,昨夜东皇恧。
罚教尘世,白头长自空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