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静多怀对远天,飘零犹自忆前年。
洁清亦许随芳秽,流乱何从数后先。
几家依树笼芳月,一雁迷烟下暮田。
已觉光芒疑梦里,泠泠石涧水流边。
幽静多怀对远天,飘零犹自忆前年。
洁清亦许随芳秽,流乱何从数后先。
几家依树笼芳月,一雁迷烟下暮田。
已觉光芒疑梦里,泠泠石涧水流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首句“幽静多怀对远天”,诗人面对着辽阔的天空,内心充满了深沉的思绪。接着,“飘零犹自忆前年”,虽然四处漂泊,但心中仍怀念着过去的时光。这种对比,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的留恋。
“洁清亦许随芳秽,流乱何从数后先”两句,通过“洁清”与“芳秽”的对比,以及“流乱”与“后先”的疑问,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事物复杂性的感慨,以及对人生道路不确定性的思考。洁清之物也可能混杂于污秽之中,人生的轨迹难以预测,前后顺序也难以厘清。
“几家依树笼芳月,一雁迷烟下暮田”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几户人家在月光下依偎在树旁,一只孤雁在烟雾中迷失方向,降落在傍晚的田野。这不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也暗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助。
最后,“已觉光芒疑梦里,泠泠石涧水流边”两句,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的人生,感觉所有的辉煌与荣耀都像是梦境一般虚幻,只有那泠泠的溪水声,提醒着他现实的存在。这种对生命本质的追问,体现了诗人深刻的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时间和存在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凉浸梧云,翠摇竹露,写出情虚仙境。
睡鸭香初,苓床绣罢,蛩吟绿阶苔净。
有无数难言处,冰弦拨秋暝。碧窗静。
按声声、玉徽都应,鸾镜里、偏奈舞回只影。
君自遣愁心,怕愁边、还有人听。
玉宇琼楼,唤姮娥、同耐孤冷。
把潇湘哀怨,付与此时消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