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时女伴年时院。迎风斗巧夸针线。拜罢烛花明。
罗衣香暗生。事随流水去。此恨凭谁语。
凉动画屏秋。黄昏月一钩。
年时女伴年时院。迎风斗巧夸针线。拜罢烛花明。
罗衣香暗生。事随流水去。此恨凭谁语。
凉动画屏秋。黄昏月一钩。
这首《菩萨蛮·七夕》描绘了女子在七夕节时的情景与情感,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对传统节日的深切感受。
“年时女伴年时院”,开篇即点出时间与空间的连续性,暗示着每年的此时此刻,女伴们都会聚集在相同的庭院中,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这里的“年时”不仅指时间的流逝,也暗含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迎风斗巧夸针线”,描绘了女伴们在七夕这天的活动场景。她们迎着微风,展示着自己的手工艺技巧,互相夸赞对方的针线活。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女性的智慧与灵巧,也体现了她们之间温馨和谐的关系。
“拜罢烛花明,罗衣香暗生”,描述了女伴们在完成仪式后的情景。她们在烛光下拜祭,烛花映照着她们的脸庞,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随后,她们换上罗衣,衣物上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
“事随流水去,此恨凭谁语”,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当前情境的感慨。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美好似乎都已远去,心中的遗憾无处诉说,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凉动画屏秋,黄昏月一钩”,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凄美的画面。凉风吹过,画屏上仿佛也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黄昏时分,一轮新月如钩,挂在天空,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孤独与寂寞。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七夕节期间女子们的生活片段与内心情感,既有对传统节日的深情回忆,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淡淡哀愁。
天迷迷,地密密。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
帝遣乘轩灾自息,玉星点剑黄金轭。
我虽跨马不得还,历阳湖波大如山。
毒虬相视振金环,狻猊猰㺄吐嚵涎。
鲍焦一世披草眠,颜回廿九鬓毛斑。
颜回非血衰,鲍焦不违天。
天畏遭衔齧,所以致之然。
分明犹惧公不信,公看呵壁书问天。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
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
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
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
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若听新莺。
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
清水见白石,仙人识青童。
安陵盖夫子,十岁与天通。
悬河与微言,谈论安可穷。
能令二千石,抚背惊神聪。
挥毫赠新诗,高价掩山东。
至今平原客,感激慕清风。
学道北海仙,传书蕊珠宫。
丹田了玉阙,白日思云空。
为我草真箓,天人惭妙工。
七元洞豁落,八角辉星虹。
三灾荡璿玑,蛟龙翼微躬。
举手谢天地,虚无齐始终。
黄金满高堂,荅荷难克充。
下笑世上士,沈魂北罗酆。
昔日万乘坟,今成一科蓬。
赠言若可重,实此轻华嵩。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
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
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
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
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
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
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
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寂寂还寂寂,出门迷所适。
长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