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收云尚在,傍晚散鱼鳞。
恰自锤峰上,常谐胜地因。
歌听广寒迥,节度塞山频。
明月居然好,宁无望思人。
雾收云尚在,傍晚散鱼鳞。
恰自锤峰上,常谐胜地因。
歌听广寒迥,节度塞山频。
明月居然好,宁无望思人。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象与情感,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哲理。
首句“雾收云尚在,傍晚散鱼鳞”以雾散云留的景象开篇,暗示着夜幕即将降临,云层中透出的光线如同鱼鳞般闪烁,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接着,“恰自锤峰上,常谐胜地因”两句,诗人仿佛站在高处,俯瞰着这美丽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内心的和谐与满足。
“歌听广寒迥,节度塞山频”则将视角转向了广寒宫,想象着在那里听到的歌声,以及在塞山之巅的节度,既富有浪漫色彩,又蕴含着对远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明月居然好,宁无望思人”两句,诗人借明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细腻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于自然、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