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韵事说扬州,如此梅花几世修。
想见少陵题咏处,草堂东阁各千秋。
风流韵事说扬州,如此梅花几世修。
想见少陵题咏处,草堂东阁各千秋。
这首诗以扬州的风流韵事为引子,巧妙地将话题转向了梅花,表达了对梅花独特魅力的赞美与敬仰。诗人通过“几世修”这一问句,赋予梅花以超凡脱俗之感,仿佛它历经了几世修炼,才得以绽放出这般高洁的风采。
接下来,“想见少陵题咏处”,诗人借用了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的典故,想象着杜甫曾经在此留下过赞美梅花的诗句。这里不仅展现了对古代文人墨客的敬仰,也暗示了梅花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通过“草堂东阁各千秋”一句,诗人进一步强调了梅花与杜甫作品之间的永恒联系,以及它们在时间长河中的不朽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联想,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与高洁,还巧妙地融入了历史与文化的元素,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深刻而独到的理解。
五柳柴桑宅,三杨白下亭。
往来无一事,长得见青青。
莱服根松缕冰玉,蒌蒿苗肥点寒绿。
霜鞭行茁软于酥,雪树生钉肥胜肉。
与吾同味蔊丝辣,知我长贫韭菹熟。
更蒸㹠压花层层,略糁凫成金粟粟。
青红饾饤映梅柳,紫翠招邀醉松竹。
擎将碧脆捲月明,嚼出宫商带诗馥。
赐幡羞上老人头,家园不负将军腹。
人生行乐未渠央,物意趋新自相续。
五十三翁日落山,三百六旬车转毂。
不妨细雨看梅花,且喜春风到茅屋。
带郭林塘尽可居,秫田虽少不如归。
荒烟五亩竹中半,明月一间山四围。
草卧夕阳牛犊健,菊留秋色蟹螯肥。
园翁溪友过从惯,怕有人来莫掩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