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霜一叶下,陵木忽苍然。
玉漏秋偏急,银灯夜不迁。
卷芦军幕外,促织客床前。
回首思园邑,天山片月悬。
清霜一叶下,陵木忽苍然。
玉漏秋偏急,银灯夜不迁。
卷芦军幕外,促织客床前。
回首思园邑,天山片月悬。
这首诗描绘了陵祀活动结束后,诗人夜晚返回昌平馆时所见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首句“清霜一叶下”以“清霜”点明季节为秋季,“一叶下”则暗示时间已晚,落叶飘零,营造出一种肃穆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陵木忽苍然”,陵墓之树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苍老,增加了诗的沉郁感。
“玉漏秋偏急”一句,通过“玉漏”这一古代计时工具,形象地表现了秋天夜晚的寂静与时间的紧迫感。“银灯夜不迁”则描绘了夜晚中灯光的稳定与明亮,与外界的静谧形成对比,也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卷芦军幕外,促织客床前”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归途中的环境与心境。芦苇随风轻卷,仿佛是自然界的低语;而“促织”(即蟋蟀)的叫声在客床上响起,既增添了夜晚的生机,也引发了诗人对远方家园的思念。
最后,“回首思园邑,天山片月悬”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在归途中抬头望见的“天山片月”,既是自然美景的写照,也是诗人情感寄托的象征,寓意着无论身在何处,心中始终怀揣着对故乡的深情与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家乡的深刻感悟,以及在特定情境下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峨嵋玉局天人流,元祐作守来杭州。
两湖浚后葑草薙,长堤筑罢垂杨柔。
为民种德难悉举,退傅而后公其尤。
政闲铃阁净于水,双松闻植庭之幽。
碧云圆合叶常满,黄雪细糁花初稠。
偶偕枯衲证禅悦,闲邀冷宦联吟讴。
怡颜应与此松对,蓝田丞署能同不。
迄今几阅七百载,公虽仙去松犹留。
根蟠力压雷雨拔,干攫怒偃蛟龙遒。
烟钗雾鬣互掩映,古柯老蘖恒蚴蟉。
后人见者歌勿伐,不数邵武夸安榴。
回思公也立朝宁,岁寒之节惊同俦。
建言抗直忘忌讳,赋诗奇崛凭搜求。
去杭而后迹靡定,一官转徙炎荒投。
梅花岭外行踯躅,桄榔树底闻钩辀。
雪泥鸿爪不再至,侧身东望成阻修。
松风亭子僦居日,得无触物增羁愁。
平生敬公入骨髓,公之磊砢松应侔。
惜余坐此腰脚弱,之而鳞甲观无由。
毕宏韦偃世谁及,为我画取悬斋头。
配以笠屐之图像,须麋谡谡同千秋。
清飙昼卷翠涛泻,勿使化作双长虬。
《寄题武林郡署东坡手植双松歌》【清·钟大源】峨嵋玉局天人流,元祐作守来杭州。两湖浚后葑草薙,长堤筑罢垂杨柔。为民种德难悉举,退傅而后公其尤。政闲铃阁净于水,双松闻植庭之幽。碧云圆合叶常满,黄雪细糁花初稠。偶偕枯衲证禅悦,闲邀冷宦联吟讴。怡颜应与此松对,蓝田丞署能同不。迄今几阅七百载,公虽仙去松犹留。根蟠力压雷雨拔,干攫怒偃蛟龙遒。烟钗雾鬣互掩映,古柯老蘖恒蚴蟉。后人见者歌勿伐,不数邵武夸安榴。回思公也立朝宁,岁寒之节惊同俦。建言抗直忘忌讳,赋诗奇崛凭搜求。去杭而后迹靡定,一官转徙炎荒投。梅花岭外行踯躅,桄榔树底闻钩辀。雪泥鸿爪不再至,侧身东望成阻修。松风亭子僦居日,得无触物增羁愁。平生敬公入骨髓,公之磊砢松应侔。惜余坐此腰脚弱,之而鳞甲观无由。毕宏韦偃世谁及,为我画取悬斋头。配以笠屐之图像,须麋谡谡同千秋。清飙昼卷翠涛泻,勿使化作双长虬。
https://shici.929r.com/shici/dwfAiEvb.html
灵湫百丈阴火煮,浸玉跳珠互吞吐。
不寒不热含温和,千人万人涤尘土。
开元天子华清游,海棠睡足鸳鸯浮。
银河七夕泛牛女,金虾蟆化黄长虬。
洗儿初罢赐汤饼,鼎沸还同景阳井。
长缨飞散满梨园,铃雨郎当怀绣岭。
我闻丁夫壬妃为水仙,潏汨扬华作温泉。
飞廉佚女欲大恩,秽行往往遭风颠。
骊山岂信不祥地,何处山川容秘戏。
老姥曾受《阴符经》,阿环况是瑶池侍。
腻涨销沈第二泉,泉底喷嘘冷不然。
万年银海无朝烛,空亭甃石生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