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怪我昨径去,归来欲登却作雨。
湿云隔眼失高翠,掉头不顾真巢父。
愿治笠屐往慰谢,众虑沾濡吾莫沮。
我言惠不在天上,行不畏难当至耳。
呼童挈榼客乃从,一段奇踪自伊始。
西湖山色奇空濛,当与此山移此语。
惠山怪我昨径去,归来欲登却作雨。
湿云隔眼失高翠,掉头不顾真巢父。
愿治笠屐往慰谢,众虑沾濡吾莫沮。
我言惠不在天上,行不畏难当至耳。
呼童挈榼客乃从,一段奇踪自伊始。
西湖山色奇空濛,当与此山移此语。
这首明代沈周的诗描绘了诗人归途中欲登山时遇到烟雨蒙蒙的天气,朋友们面露难色,而他却独自振奋前往惠山的情景。诗中"惠山怪我昨径去,归来欲登却作雨",以拟人手法写出山仿佛在责怪诗人昨日离去,如今回来又逢雨天。"湿云隔眼失高翠,掉头不顾真巢父",形象地描绘了烟雨遮挡视线,诗人却决心如古代隐士巢父般不为外物所阻。
"愿治笠屐往慰谢,众虑沾濡吾莫沮",表达了诗人决定戴上斗笠、穿上木屐,去向惠山表示歉意和慰问的决心,即使路途湿滑,也不会因此沮丧。"我言惠不在天上,行不畏难当至耳",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惠山的敬仰和不畏艰难的精神。
最后两句"呼童挈榼客乃从,一段奇踪自伊始",描述诗人唤来童子携带酒器,与友人一同踏上这段奇特的旅程,展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对友情的珍视。结尾处提到西湖的山色空濛,诗人期待将这番经历与西湖的景色相提并论,暗示了他对惠山独特魅力的认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与朋友共度佳趣的决心。
爽气变昏旦,神皋遍原隰。
烟华久荡摇,石涧仍清急。
柳闇山犬吠,蒲荒水禽立。
菊花明欲迷,枣叶光如湿。
天籁思林岭,车尘倦都邑。
诪张夙所违,悔吝何由入。
芳草秋可藉,幽泉晓堪汲。
牧羊烧外鸣,林果雨中拾。
复此遂闲旷,翛然脱羁絷。
田收鸟雀喧,气肃龙蛇蛰。
佳节足丰穰,良朋阻游集。
沈机日寂寥,葆素常呼吸。
投迹倦攸往,放怀志所执。
良时有东菑,吾将事蓑笠。
一身为轻舟,落日西山际。
常随去帆影,远接长天势。
物象归馀清,林峦分夕丽。
亭亭碧流暗,日入孤霞继。
渚日远阴映,湖云尚明霁。
林昏楚色来,岸远荆门闭。
至夜转清迥,萧萧北风厉。
沙边雁鹭泊,宿处蒹葭蔽。
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
泠然夜遂深,白露沾人袂。
饯君嗟远别,为客念周旋。
征路今如此,前军犹眇然。
出关逢汉壁,登陇望胡天。
亦是封侯地,期君早着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