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山凿出洞岩深,置屋悬崖映竹林。
像设金园崇梵宇,壁间石室塑观音。
接天远岫巍千古,跨涧飞虹映百寻。
极目凭栏多少景,一回到此一寒心。
何山凿出洞岩深,置屋悬崖映竹林。
像设金园崇梵宇,壁间石室塑观音。
接天远岫巍千古,跨涧飞虹映百寻。
极目凭栏多少景,一回到此一寒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洞,其景致既壮观又宁静。"何山凿出洞岩深,置屋悬崖映竹林"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洞穴与住宅之间的和谐共存,以及竹林在其中起到的装饰作用。接下来的"像设金园崇梵宇,壁间石室塑观音"则表明诗人对这处仙境般场所的赞美之情,通过对比宏伟的佛教建筑和神圣的观音菩萨塑像,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天远岫巍千古,跨涧飞虹映百寻"两句,进一步拓展了诗中的空间感,山脉与天空相连,形成一幅长久以来未曾改变的壮丽画卷,而涧水与彩虹的描绘,则让人仿佛能够听到潺潺水声和看到七色光芒。
最后"极目凭栏多少景,一回到此一寒心"则是诗人在感叹这番美景之余,内心所产生的一种清凉宁静之感。在这片刻的停留中,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平静。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山水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神圣佛教元素的引入,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
客窗空翠杪。前生饮惯,长生琼醥。
回首红尘,换了□花幰草。
隔水神仙洞府,但只有、飞霞能到。谁信道。
西风送我,还陪清啸。缥渺。
柳侧双楼,正绣幕围春,露深烟悄。
鱼尾停时,雪上鬒云犹少。
醉傍芙蓉自语,愿来此、年年簪帽。青屿小。
鹤立淡烟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