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春残日,暄风绽牡丹。
诗成传绮席,人醉倚朱阑。
久种能多萼,无言独耐看。
十年虚此会,何用系微官。
故国春残日,暄风绽牡丹。
诗成传绮席,人醉倚朱阑。
久种能多萼,无言独耐看。
十年虚此会,何用系微官。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暮春四首(其二)》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时的景象。"故国春残日",诗人以"故国"表达对故乡或往昔时光的怀念,"春残日"则暗示了春天的凋零和时光的流逝。"暄风绽牡丹","暄风"即温暖的春风,"绽牡丹"形象地写出牡丹在春风中盛开的场景,虽是暮春,但仍有生机。
接下来的两句"诗成传绮席,人醉倚朱阑",描述了诗人创作诗歌的场景,佳作在宴席上传颂,而他自己则在欣赏牡丹的同时微醺倚靠在红色的栏杆上,流露出一种闲适与陶醉。
"久种能多萼,无言独耐看",牡丹因为种植已久,花朵繁多,静静地开放,无需言语就能吸引人的目光,展现出牡丹的内在美和坚韧品质。
最后两句"十年虚此会,何用系微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十年未能充分欣赏这美景的遗憾,以及对官场琐事的厌倦,认为这样的春日赏花本应更值得珍惜,而非被微小的官职所牵绊。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暮春牡丹,寓言人生短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