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此才在玉笋班中,何期六千里归来,薄宦京华成梦幻;
寻尔父到大罗天上,为道十三年别后,故人尘世已衰翁。
论此才在玉笋班中,何期六千里归来,薄宦京华成梦幻;
寻尔父到大罗天上,为道十三年别后,故人尘世已衰翁。
这首挽联以沉郁哀婉的笔触,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感慨。上联“论此才在玉笋班中,何期六千里归来,薄宦京华成梦幻”描绘了饶仲卿才华出众,却命运多舛,从遥远之地归来,官场生涯如同一场虚幻的梦。下联“寻尔父到大罗天上,为道十三年别后,故人尘世已衰翁”则追忆了与父亲的离别,以及与老友重逢时对方已老态龙钟的情景,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人事沧桑的感慨。
整体而言,此挽联不仅抒发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也蕴含了对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死、亲情和友情的重视与感悟。沈葆桢以精炼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与哲理巧妙融合,使得这副挽联成为了一件艺术与情感并重的佳作。
二月春水生,三月春波阔。
东风杨柳花,江上鱼吹沫。
放船直入云水乡,芦荻努芽如指长。
船头濯足歌沧浪,兰杜吹作春风香。
得鱼归来三尺强,有酒在壶琴在床。
长安市上人如蚁,十丈红尘埋马耳。
渔庄之人百不理,醉歌长在渔庄底。
速成非良器,骤得难久好。
桃李望春舒,亦复迎秋槁。
蕣英耀朝日,未夕委蔓草。
饥农种植禾,自庆得食早。
岁暮寒凛冽,衡门净如扫。
瀛洲对方壶,弱水为池沼。
不有千年花,安得如瓜枣。
徐市驾楼船,轻帆迅如鸟。
仙人倘可见,常恐三光老。
寄书附文鳐,碧云空缥缈。
薄云散高风,天色青如染。
盈庭露辉辉,当窗星燄燄。
寒来爱兰釭,暑往却筠簟。
忧思浩无际,起坐数更点。
晦明相代谢,避盈乃无歉。
未尝陟孟门,谁识行路险。
贾害岂无因,戒之在怀琰。
冥豫何可长,用之以自检。
芳树生后园,棘生芳树傍。
虫来啮树根,终也被棘伤。
棘伤虫即死,树叶自芬芳。
忠贤在君侧,四夷敢陆梁?
不独君与臣,亦有弟与兄。
兄弟宜相近,不宜远相忘。
相忘亦何难,外侮不可当。
君看《芳树》辞,辞短义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