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不为多,一不为少,阿谁昔仕吾邦。
共推任笔,洪鼎力能扛。
不为桃花禄米,雠书倦、一苇横江。
招寻处,徒行曳杖,曾不拥麾幢。
山川,真大好,鱼矶无恙,密岭难双。
听讼诉多就,樵坞僧窗。
岁月音容远矣,风流在、遐想心降。
云烟路,搜奇吊古,时为酹空缸。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阿谁昔仕吾邦。
共推任笔,洪鼎力能扛。
不为桃花禄米,雠书倦、一苇横江。
招寻处,徒行曳杖,曾不拥麾幢。
山川,真大好,鱼矶无恙,密岭难双。
听讼诉多就,樵坞僧窗。
岁月音容远矣,风流在、遐想心降。
云烟路,搜奇吊古,时为酹空缸。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葛胜仲所作,以怀念任昉这位曾在西安担任太守的历史人物为主题。词中表达了对任昉的敬仰和对往昔风流事迹的追忆。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开篇便强调任昉的非凡成就,即使在众多贤才中,他的地位也不可忽视。"阿谁昔仕吾邦",点出他在词人的故乡任职,引出下文对其政绩的赞美。"共推任笔,洪鼎力能扛",比喻其才华出众,如同巨鼎般承载重任。
"不为桃花禄米,雠书倦、一苇横江",表达了任昉不为个人私利,勤勉于公务,即使是舟行江上,也毫不懈怠。"招寻处,徒行曳杖,曾不拥麾幢",描绘了他朴素的生活方式,即使身居高位,也未曾有过奢华。
"山川,真大好,鱼矶无恙,密岭难双",描绘了西安的自然风光,暗示任昉在此地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听讼诉多就,樵坞僧窗",展现了他公正处理政务,与僧人交往的场景。
"岁月音容远矣,风流在、遐想心降",感慨时光流逝,但任昉的风范仍令人怀念。最后,"云烟路,搜奇吊古,时为酹空缸",词人想象自己追寻任昉的足迹,凭吊遗迹,表达对先贤的深深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对任昉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以及词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过去的追思。
玉帐迎春发,翩翩向海东。
桃花初跃马,杨叶待弯弓。
两岸牙旗影,中流画角风。
息徒双树下,揖客一尊同。
剑喜雌雄合,诗誇竞病工。
停筝伫素月,把酒送归鸿。
淮海长天外,沧溟一望通。
先声播狼岛,清啸彻蛟宫。
鹅鹳呼天外,鼋鼍拜浪中。
沧溟从此去,鹏路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