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足可乐,谁苦愁不禁。
娈彼兰蕙姿,固怯霰雪阴。
贾子天下士,子何念虑深。
贞元两御史,南还会于郴。
亦复相唱酬,间有亡国音。
愚溪更憔悴,中夜起拥衾。
而得欸乃句,脍炙循至今。
我后五百年,公来适相寻。
田畴岁膴膴,狱市春沉沉。
宽书日夕下,民蠹袪牟侵。
况也省赋甚,小郡至万金。
交欢有陆贾,私恨无羊斟。
我饱竟甘寝,公暇多长吟。
乃知湘中乐,关时匪关心。
湘民忘劳力,乐极翻沾襟。
却愁吾二人,四牡歌骎骎。
湘中足可乐,谁苦愁不禁。
娈彼兰蕙姿,固怯霰雪阴。
贾子天下士,子何念虑深。
贞元两御史,南还会于郴。
亦复相唱酬,间有亡国音。
愚溪更憔悴,中夜起拥衾。
而得欸乃句,脍炙循至今。
我后五百年,公来适相寻。
田畴岁膴膴,狱市春沉沉。
宽书日夕下,民蠹袪牟侵。
况也省赋甚,小郡至万金。
交欢有陆贾,私恨无羊斟。
我饱竟甘寝,公暇多长吟。
乃知湘中乐,关时匪关心。
湘民忘劳力,乐极翻沾襟。
却愁吾二人,四牡歌骎骎。
这首宋诗描绘了湘中之地的宁静与乐趣,诗人陈傅良以个人体验和想象,表达了对当地百姓生活的赞赏。首句“湘中足可乐”直接点出湘中的快乐氛围,然而紧接着的“谁苦愁不禁”暗示并非所有人都能完全摆脱忧虑。诗人提到兰花和蕙草,象征着美好的自然环境,但又担心其可能受到霜雪的影响。
诗人将话题转向历史人物贾谊,称他为天下名士,以此引出贞元年间两位御史南下郴州的经历,他们虽然相聚唱酬,但诗中也流露出一些国家衰落的哀愁。诗人感叹自己身处“愚溪”,夜晚难以入眠,却因读到佳句而感到慰藉。
接着,诗人预言五百年后的读者会来到湘中,那时这里田土丰饶,社会安宁,官府减税,百姓生活改善。然而,诗人也自嘲没有像陆贾那样的交际才能,或羊斟那样的豪饮之乐。尽管如此,他仍能享受闲暇时光,吟咏诗歌,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物质富饶,而在于百姓安居乐业。
最后,诗人感慨湘民忘却劳苦,快乐至极反而泪流满面,担忧自己与友人离去后,湘民的生活是否会再次陷入忧虑。整首诗通过湘中之乐,揭示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太岁茫茫,犹有归时,我胡不归。
为桂枝关约,十年阙下,梅花梦想,半夜天涯。
婪尾三杯,胶牙一标,节物依然心事非。
长安市,只喧喧箫鼓,催老男儿。篝灯自理征衣。
正历乱愁肠千万丝。
想椒盘寂寞,空传旧颂,桃符冷落,谁撰新诗。
世事乾忙,人生寡遂,何限春风抛路歧。
身安处,且开眉一笑,何以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