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生不学螭蟠泥,祸及乃诿造化儿。
良材厚味庸自保,熊毙以掌豹以皮。
雄戟介甲亦壮矣,乘流未可听所之。
托身要是鲲鹏宅,不然借穴习家池。
主人仁心及虫蚁,一肉三韭不好奇。
每讥骚客寒蒲缚,更笑狂士左手持。
忍馋爱物良未失,可愧于牣形声诗。
物生不学螭蟠泥,祸及乃诿造化儿。
良材厚味庸自保,熊毙以掌豹以皮。
雄戟介甲亦壮矣,乘流未可听所之。
托身要是鲲鹏宅,不然借穴习家池。
主人仁心及虫蚁,一肉三韭不好奇。
每讥骚客寒蒲缚,更笑狂士左手持。
忍馋爱物良未失,可愧于牣形声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次韵程安抚蟹二首(其二)》,通过对螃蟹的描绘,寓言人生哲理。首句“物生不学螭蟠泥”寓意万物无需学习就能生存,但若遭遇不幸却归咎于命运。接下来的“祸及乃诿造化儿”批评了将责任推卸给外在因素的行为。
“良材厚味庸自保”暗指有才能的人如果只知自我保护,而不去积极作为,就像熊死于掌下、豹被剥皮一样,暗示了不善利用自身优势的后果。诗人接着以“雄戟介甲亦壮矣,乘流未可听所之”比喻人要有远见,不能仅凭一时勇猛而不知变通。
“托身要是鲲鹏宅,不然借穴习家池”倡导人们应如大鹏鸟般翱翔天际,或如鱼儿自在水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诗人称赞主人仁慈,连对待小虫蚂蚁都充满爱心,即使是简单的食物也懂得分享,不以一蟹独享为贵。
最后两句“每讥骚客寒蒲缚,更笑狂士左手持”批评那些过分拘泥于形式(如诗人自己被束缚)和行为怪异的人。诗人认为,虽然他忍住口腹之欲爱惜生命,但如果因此失去了人生的真意,那么他的诗作就显得空洞无物,这是他感到惭愧的地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螃蟹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智慧的思考和个人品格的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