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览天水是图时,不信名山能并美。
今登济城望两山,初谓何人解图此。
因命邮致封章便,真迹携来聊比似。
始信笔灵合地灵,当前印證得神髓。
两朵天花绣野巅,一只灵鹊银河涘。
是时春烟远郭收,柳堤窣绿花村紫。
天光澹霭水揉蓝,西鹊东华镜空里。
留待今题信有神,不数嘉陵吴道子。
昔览天水是图时,不信名山能并美。
今登济城望两山,初谓何人解图此。
因命邮致封章便,真迹携来聊比似。
始信笔灵合地灵,当前印證得神髓。
两朵天花绣野巅,一只灵鹊银河涘。
是时春烟远郭收,柳堤窣绿花村紫。
天光澹霭水揉蓝,西鹊东华镜空里。
留待今题信有神,不数嘉陵吴道子。
这首诗由清朝的乾隆皇帝所作,名为《题赵孟頫鹊华秋色图》。乾隆皇帝在诗中表达了对赵孟頫所绘《鹊华秋色图》的赞赏与感慨。他先是回顾了自己曾经看到的图册,对名山之美表示怀疑,但当亲自登上济城,亲眼见到这两座山时,他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相信了名山确实能与图画中的美景相媲美。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远处的城市在烟雾中若隐若现,柳树垂下的枝条映衬着绿色的堤岸,花村则呈现出一片紫色的花海。天空的淡云与水的深蓝相互映衬,西边的鹊山和东边的华山仿佛倒映在清澈的镜子里。乾隆皇帝认为,这幅画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神髓,还体现了画家的笔法与心灵的契合,甚至超越了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作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乾隆皇帝对艺术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欣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