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几人知道味,谋生底物是生涯。
庄周枕上非真蝶,乐广杯中亦假蛇。
身后功名半张纸,夜来鼓吹一池蛙。
梦间说梦重重梦,家外忘家处处家。
学道几人知道味,谋生底物是生涯。
庄周枕上非真蝶,乐广杯中亦假蛇。
身后功名半张纸,夜来鼓吹一池蛙。
梦间说梦重重梦,家外忘家处处家。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人生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以及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诗人刘从益通过“学道”与“谋生”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他指出,追求道义与真理的人往往不被世人所理解,而世俗的生存之道却成为生活的全部。庄周梦蝶的故事在这里被引用,强调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模糊,以及个体主观体验的重要性。乐广杯蛇的故事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暗示了人们在面对外界事物时,往往受到主观臆断的影响。
“身后功名半张纸”,这句话揭示了功名利禄在生命终结后的虚无,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而“夜来鼓吹一池蛙”则以自然界的景象,象征着生活的喧嚣与平凡,提醒人们在追求功名的同时,不应忽视生活的本质和内心的平静。
最后,“梦间说梦重重梦,家外忘家处处家”这两句,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指出了人生的多重梦境,还表达了对家的渴望与失落,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对家的理解和定义。整首诗通过这些富有哲思的意象和比喻,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以及存在的本质。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