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光浮大川,云脚切遥天。
一鹭炯浮水,千杨翠合烟。
疏钟鸣梵阁,高网晒渔船。
理得沧浪曲,泠泠风过弦。
空光浮大川,云脚切遥天。
一鹭炯浮水,千杨翠合烟。
疏钟鸣梵阁,高网晒渔船。
理得沧浪曲,泠泠风过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边景象。首句“空光浮大川”以“空光”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空灵、开阔的氛围,紧接着“浮大川”三字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辽阔的江面。次句“云脚切遥天”运用了“切”字,生动地描绘了云朵与天空紧密相连的情景,给人一种云与天相接的错觉。
接着,“一鹭炯浮水,千杨翠合烟”两句,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一只白鹭在水面轻轻掠过的动态美,与远处千棵杨树在烟雾中呈现出的翠绿一片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生机。其中,“炯”字形象地表现了白鹭的明亮与活力。
“疏钟鸣梵阁,高网晒渔船”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层次感。钟声悠扬,梵阁静立,与喧嚣的世界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同时,高挂的渔网和晾晒的渔船,又将画面拉回现实,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
最后,“理得沧浪曲,泠泠风过弦”两句,以“理得”二字开头,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和内心的平静。沧浪曲,即弯曲的河流,此处暗指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而“泠泠风过弦”,则以音乐般的语言描绘了风吹过琴弦的声音,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感悟,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忆从草庐赴邻炊,涩雪搅筵糟涌糜。
要当醺酣活肤凑,不许雕刻妨肝脾。
何年儿孙锦绷裂,金涂门扉玉为切。
吟中得眼万象通,浪吹狂歌总休歇。
两家至今住连墙,读书闻鸡夜相将。
经明先入韦平室,句好还升李杜堂。
投村宿店破鞍鞯,乞盐放酒心拳拳。
南荒走遍得痟渴,玉井无藕何繇痊。
令子名高压苏武,暂来重睹经行处。
追思往事空泫然,榜墨尚新墙壁护。
佛幢五丈留衣冠,大书刻记词辛酸。
神来正值荔枝熟,神去还愁桂子寒。
吁嗟岭民未知礼,因君始拜令颡泚。
从今箫鼓祭春秋,福我如生首长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