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僧拄杖头,一升三合米。
今年春雨多,一饱应难拟。觉海山仙,闻如是语。
怒发冲冠,驱神驾鬼。诛云师,扫烟翠。
放出金乌出海门,且听歌舞乐丰年,只图一个不知恩。
衲僧拄杖头,一升三合米。
今年春雨多,一饱应难拟。觉海山仙,闻如是语。
怒发冲冠,驱神驾鬼。诛云师,扫烟翠。
放出金乌出海门,且听歌舞乐丰年,只图一个不知恩。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衲僧(僧人穿着布衲的僧侣)的生活简朴,仅凭少量的米度日,反映出僧人的清贫和对物质需求的低微。春天雨水丰沛,他担心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满足。然而,这位僧人似乎有着超脱的心境,对于生活的困苦并不在意,反而将之视为修行的一部分。
"觉海山仙,闻如是语",他如同山中的仙人,听到这样的生活琐事也能领悟到深意。接下来的"怒发冲冠,驱神驾鬼",看似激烈的情绪反应,实则可能寓言着僧人内心的坚定和对世俗观念的超越。他决心要扫除一切障碍,包括云雾缭绕的幻象,以及世俗的纷扰。
"诛云师,扫烟翠",形象地表达了他净化心灵、去除杂念的决心。"放出金乌出海门",象征着希望与光明的到来,暗示着僧人期待着内心的觉醒和生活的转机。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期待的是丰年的到来,以及人们能从歌舞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而不是沉溺于不知感恩之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僧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展现了禅宗的淡泊名利和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以及对社会伦理的深刻反思。
关西不雨凡几城,孜孜谁独劳其情。
镇潼太守真贤明,驱车远有金沙行。
春空破碧幢高旌,东风环佩锵瑶琼。
溪翁不钓童不耕,隆隆千里讴歌声。
从容祷罢残霞横,莲花顶上微云生。
云兮云兮云莫停,霈然一洒尘埃清。
楚天摇落霜风早,山色依依江渺渺。
洞庭水寒帆影孤,雁声正在衡阳道。
君不见屈原憔悴贾生夭,遗恨至今犹未了。
日晚江头船住时,行人莫望江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