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忍委苍苔,含情向玉杯。
东风如有意,吹上故枝来。
未忍委苍苔,含情向玉杯。
东风如有意,吹上故枝来。
这首诗描绘了落花在春风中的美丽景象,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感慨。首句“未忍委苍苔”,生动地表现了花朵不愿凋零,不愿被荒凉的青苔覆盖的心情,流露出一种深情与不舍。接着,“含情向玉杯”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花朵比作含情脉脉的女子,对着玉杯(可能象征着酒杯或某种容器)倾诉衷肠,赋予了花朵以情感和生命,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哀愁的氛围。
“东风如有意,吹上故枝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东风,作为春天的使者,仿佛也懂得花朵的心思,特意带着温暖与生机,将它们从凋零的状态中唤醒,重新吹回到原来的枝头。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循环,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回归与重生的期待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落花的美丽与哀愁、自然界的生机与循环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和对生命轮回的哲思。
余观二人作诗论月石,月在天上,石在山下,安得石上有月迹。
至矣欧阳公,知不可诘不竟述,欲使来者默自释。
苏子苦豪迈,何用强引犀角蚌蛤巧擘析。
犀蛤动活有情想,石无情想已非的。
吾谓此石之迹虽似月,不能行天成纪历。
曾无纤毫光,不若灯照夕。
徒为顽璞一片圆,温润又不似圭璧。
乃有桂树独扶疏,常娥玉兔了莫觅。
无此等物岂可灵,秖以为屏安足惜。
吾嗟才薄不复咏,略评二诗庶有益。
浔阳几千里,无不见炉峰。
苍翠入众目,岩壑少行踪。
高僧忽独往,杳杳怀远公。
尝闻虎溪上,醉令或来同。
而今竞邀致,几里闻松风。
尘心古难洗,瀑布垂秋虹。
洛阳古道登北邙,河内碧山横太行。
朝骑快马暮可到,风物人心皆故乡。
竹林无踪怀阮籍,路傍有家嗟宣王。
别乘差同二千石,教民惟在亲耕桑。
王都寓居树阴少,惟有墙隅两株枣。
去年相见枣花开,今年相别枣实好。
枣实未剥风莫吹,我鬓愁多似蓬葆。
淮南到时何所逢,秋叶萧萧蟹应老。
忆昔共归江上初,对饮芦洲月如缟。
半夜鱼跳镜破光,万事?然何足道。
自此重经二十秋,不改青青岸旁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