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青海三千里。笳声故垒霜风起。一剪柳丝齐。
途长日又西。边城山气饱。九月寒生早。
蹄铁碎冰花。人先书到家。
白云青海三千里。笳声故垒霜风起。一剪柳丝齐。
途长日又西。边城山气饱。九月寒生早。
蹄铁碎冰花。人先书到家。
这首《菩萨蛮》以壮阔的边塞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位行走在边疆的旅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首句“白云青海三千里”,以辽阔的青海湖和飘渺的白云起笔,营造出一种浩瀚无垠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遥远与艰辛。接下来,“笳声故垒霜风起”一句,通过笳声(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和霜风的描写,渲染出边塞特有的冷峻与苍凉,仿佛让人听到了历史的回响,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
“一剪柳丝齐”这一句,似乎在描述边塞之外的故乡景象,柳丝轻柔,象征着温柔与希望,与前面的壮阔边疆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途长日又西”则进一步强调了旅程的漫长与时间的流逝,日落西山,时光匆匆,更增了几分离愁别绪。
“边城山气饱,九月寒生早”两句,将视线拉回到边塞,描绘了边城特有的气候特征——九月便已感受到严寒,山气沉郁,给人以压抑之感。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仅突出了边塞的艰苦生活,也暗含了诗人对边防战士们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最后,“蹄铁碎冰花,人先书到家”两句,通过马蹄踏过冰面的声音和诗人提前给家中写信的情景,展现了边疆生活的独特风貌。蹄铁碎冰花,既形象地描绘了冬日边疆的寒冷与壮美,也寓意着边疆战士们虽身处险境,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人,传递着对和平与团聚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菩萨蛮》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边塞的壮丽风光与旅人的思乡之情巧妙融合,展现了清末边疆社会的风貌,以及人们对和平与家庭的向往。
淅淅萧萧瑟瑟,疏疏密密,整整斜斜。
算有三分墙角,数点窗纱。
响茅檐、风敲断竹,迷野渡、月上平沙。浪相誇。
瑶林琼树,种玉人家。嗟嗟。
闭门高卧,羔儿无分,且吃团茶。
翘首天涯,空吟冰柱忆刘叉。
盼书邮、浮沉征雁,寻驿使、冷落梅花。问君家。
剡溪不远,可泛星槎。
左手把杯酒,右手握刀镮。
快哉吾欲浮白、醉即舞双丸。
读罢一编遗史,断尽千秋公案,怒发每冲冠。
椎铁击秦政,挝鼓骂曹瞒。而今事,增一笑,总般般。
人情大抵难测、翻覆似波澜。
休问英雄竖子,富贵合输公等,已矣复何言。
仰视四天白,长啸倚栏杆。
雪霁燕关,有吴客将归,越吟萧索。
池塘草色,梦入君家康乐。
偶携书剑,逐寒烟、壮游河朔。
从市中,狗屠击筑,相看酒垆酬酢。千里春风垂橐。
叹秦川公子,梁园栖泊。长门价贱,谁识临邛摇落。
仲宣憔悴,赋登楼、仗凭春屩。
且作达,放歌湖海,莫问人情云薄。